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
14
Studies on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istribution type of cotton bollworm in corn fiel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6年的田间调查表明 ,棉铃虫第 1 ,2代不危害玉米 ,第 3代在玉米田密度极小 ,第 4代危害夏玉米 ,是主害代 ;玉米田棉铃虫主要危害雌穗 ,取食花丝、幼嫩穗轴和籽粒 ,不仅造成产量损失 ,而且诱发病害的发生 ,使玉米的品质下降。对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 ,第 4代棉铃虫在夏玉米田的分布有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2种。
作者
郭松景
李世民
卓喜牛
马林平
张建国
机构地区
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焦作市马村区农林水利局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47,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田
棉铃虫
发生特点
危害特点
分布型研究
分类号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5.62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1
1
王振营,何康来,文丽萍,张广义,郑礼.
第四代棉铃虫卵在华北夏玉米田的时空分布[J]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2):153-15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郭培宗,刘明中,刘路.
玉米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J]
.昆虫知识,1996,33(5):291-29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
1
王振营,何康来,石洁,马嵩岳.
桃蛀螟在玉米上危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J]
.植物保护,2006,32(2):67-69.
被引量:61
2
常雪艳,何康来,王振营,白树雄.
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J]
.植物保护学报,2006,33(4):374-378.
被引量:13
3
王培,何康来,王振营,王应伦.
转cry1Ac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5):395-400.
被引量:22
4
陈浩,赵文路,门兴元,于毅,王振营,李丽莉.
玉米灌浆期3种鳞翅目害虫的空间分布[J]
.玉米科学,2016,24(1):160-165.
被引量:13
5
常雪,王伟,沈志成,叶恭银.
转cry1Ab/cry2Aj、cry1Ab/vip3DA玉米对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抗虫性评价[J]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6):951-957.
被引量:8
6
李国平,刘冰,黄建荣,邱峰,封洪强.
转聚合cry1A.105、cry2Ab2和cp4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田间抗性评价[J]
.植物保护,2019,45(1):142-147.
被引量:8
7
陈琦,段云,侯艳红,陈莉,范志业,沈海龙,刘迪,李雷雷,李世民.
草地贪夜蛾与玉米灌浆期3种常见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比较[J]
.植物保护,2020,46(1):34-41.
被引量:19
8
黄建荣,刘彬,田彩红,黄博,赵文新,吕国强,李国平,封洪强.
草地贪夜蛾卵块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J]
.植物保护,2021,47(1):218-221.
被引量:6
9
王慧贤,张烨,朱文雅,郭瑞峰.
玉米螟赤眼蜂对不同分布方式米蛾卵的寄生研究[J]
.寒旱农业科学,2024,3(9):859-863.
同被引文献
89
1
王耀东.
根据棉铃虫幼虫夜间活动规律决定喷药时间[J]
.新疆农业科学,2000,37(z1):69-70.
被引量:1
2
王海亭,张颖,王瑞霞,朱鹏飞,郭线茹,罗梅浩.
玉米螟和桃蛀螟在夏玉米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J]
.玉米科学,2010,18(6):119-121.
被引量:6
3
周洪旭,乔晓明,孙立宁,郑佰平,赵春生.
桃蛀螟越冬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J]
.华北农学报,2004,19(3):106-109.
被引量:5
4
熊朝均,宗勇,张优成,王兴安.
桃蛀螟在秋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1993(4):13-14.
被引量:5
5
周洪旭,乔晓明,孙立宁,顾颂东,郑伯平,赵春生.
玉米田桃蛀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543-546.
被引量:10
6
王振营,王冬妍,何康来,白树雄,丛斌.
转 Bt 基因玉米对粘虫的室内杀虫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2):153-157.
被引量:20
7
吕仲贤,杨樟法,王桂跃,卜卫良.
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J]
.浙江农业学报,1995,7(1):31-34.
被引量:26
8
张惠珍,毕章宝,杨学英,秦文蛟,刘天茹.
高压汞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1995,21(3):32-34.
被引量:6
9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5,31(5):63-65.
被引量:99
10
王振营,何康来,石洁,马嵩岳.
桃蛀螟在玉米上危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J]
.植物保护,2006,32(2):67-69.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14
1
李贺年,齐巧丽,李德新,姚克荣.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老熟幼虫空间分布型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04-11505.
被引量:2
2
霍英丽.
2006—2010年夏津县棉铃虫种群动态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55-155.
被引量:1
3
李贺年,齐巧丽,李德新,姚克荣.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Application of Fourth-Generation Mature Larvae of Cotton Bollworm(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in Corn Field[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1,2(2):36-38.
4
陈浩,赵文路,门兴元,于毅,王振营,李丽莉.
玉米灌浆期3种鳞翅目害虫的空间分布[J]
.玉米科学,2016,24(1):160-165.
被引量:13
5
李胄,胡祖庆,唐保善,郑永善.
棉铃虫发生与气温因子的关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8):1985-1990.
6
李胄,郑永善.
湿度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84-3088.
7
李胄,郑永善,唐保善.
降雨量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3340-3348.
8
李胄,郑永善.
关中棉区2~4代棉铃虫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4):3635-3637.
9
刘孝明,张松斗,马木提.赛丽蔓,邹驰,李贞,张青文,刘小侠.
光周期和温度对生物钟基因cwo在棉铃虫幼虫节律表达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6,53(5):942-952.
被引量:11
10
李胄,唐保善.
基于主成分分析降水量指标预测棉铃虫百株卵量模型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0):1554-15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陈健.
应用逐步二级分辨技术预测第2代棉铃虫发生程度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84-185.
被引量:1
2
陈浩,赵文路,门兴元,于毅,王振营,李丽莉.
玉米灌浆期3种鳞翅目害虫的空间分布[J]
.玉米科学,2016,24(1):160-165.
被引量:13
3
闫硕,刘彦君,张馨方,秦萌,刘慧,朱家林,李贞,张青文,刘小侠.
棉铃虫复眼中Cloc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9):3733-3744.
被引量:3
4
黄建荣,李国平,黄博,张学浩,李辉,封洪强.
田间玉米植株上桃蛀螟卵的空间分布[J]
.植物保护,2018,44(3):177-181.
被引量:7
5
方梅,谢建坤,朱敏,王敏,涂小云.
光周期和LED光源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行为的影响[J]
.昆虫学报,2018,61(11):1295-1299.
被引量:5
6
闫硕,刘彦君,张馨方,朱家林,李贞,刘孝明,张青文,刘小侠.
棉铃虫生物钟基因HeDbt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J]
.昆虫学报,2018,61(12):1393-1403.
被引量:1
7
王振营,王晓鸣.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J]
.植物保护,2019,45(1):1-11.
被引量:145
8
赵洁,魏倩,任苏伟,刘小宁.
棉铃虫叉头框蛋白A类似蛋白基因HarmFoxAl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J]
.昆虫学报,2019,62(6):672-684.
被引量:3
9
陈立涛,王梅娟,潘玉雷,郝玉娟,王永芳,马继芳,董志平,张大鹏,郝延堂.
不同夏玉米品种穗部主要害虫发生现状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8):38-42.
被引量:9
10
姚明勇,周吕,王岚,陈文龙.
光周期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3):109-114.
被引量:7
1
沈妙青,郭振中,熊继文.
桔全爪螨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研究[J]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4,13(2):24-29.
被引量:4
2
李鹄鸣,李文健.
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研究[J]
.昆虫天敌,1991,13(3):118-124.
被引量:3
3
李洪奎,潘学,孙平,宋建科,刘瑞军.
美洲斑潜蝇空间分布型研究[J]
.昆虫知识,1998,35(4):203-204.
被引量:2
4
李兆防.
山楂叶螨卵在桃树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8,28(6):67-69.
5
黄汉文,李运甓,邝幸泉,张国安.
稻田二化螟卵块分布型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9,8(1):29-35.
被引量:2
6
董慈祥,高志民,杨青蕊,胡树香,任兰花,李福亮,柴永军,王希国,刘子昌.
美洲斑潜蝇空间分布型研究[J]
.植物检疫,1999,31(6):331-333.
7
刘乐芹.
旱地作物蓟马种类及空间分布型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9(1):61-64.
被引量:4
8
甘国福,张春梅,俞天辉,刘生红,胡登峰,胡永善,李生才.
小麦白粉病病株田间分布型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1999(5):43-44.
被引量:1
9
牟吉元,李照会,牟少敏,范广华,张端文,董慈祥,王秀云.
第4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6(4):435-437.
被引量:4
10
王江民,李雁.
玉米高产制种的新方法[J]
.中国农学通报,1998,14(2):70-70.
被引量:3
河南农业科学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