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看公检法关系现状及其改革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这就是刑事诉讼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作者
赵梦莅
宋玉娇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当代法学》
2003年第8期154-157,共4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关键词
公检法
刑事诉讼法
中国
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1
卞建林,李菁菁.“依法治国与刑事诉讼”.《诉讼法论丛》第2卷11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
谭世贵.《刑事诉讼原理与刑事诉讼》第29页.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
改革我国司法机关多重职能体制之思考[J]
.人民司法,1997,0(11):22-24.
被引量:13
4
陈卫东 刘计划.“论检侦一体化改革与刑事审前程序之重构”[J].刑事法评论,:343-343.
5
张雪妲.“关于检察机关职权的争议及思考”,《检察论丛》第2卷182页、184页、186页.
6
张培田.“检察制度本原刍探”,《检察论丛》第2卷430页,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
7
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第96页,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版.
共引文献
13
1
石少侠.
论司法改革中的检察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5):69-79.
被引量:13
2
陈丽玲,诸葛旸.
浅谈当代中国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合理性[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4(3):19-22.
3
许尚金.
检察权定位问题的思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6):42-50.
4
谢小剑,李飏,杨茜.
庭后监督质疑[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98-100.
5
刘本燕.
试论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范围[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6):80-84.
被引量:4
6
闫镇国.
试谈检察权的设置和完善[J]
.河北法学,2008,26(4):177-181.
7
蒋德海.
为什么法律监督要有更优越的地位?[J]
.学习与探索,2009(6):100-104.
被引量:3
8
蒋德海.
论我国检察机关的双重国家权力[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5):87-93.
被引量:10
9
杨玉明.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应然性研究[J]
.社科纵横,2011,26(5):68-70.
10
黄纯丽,向宽宇.
检察机关量刑监督现状的反思与理念重构[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5-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5
1
陈碧.
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取证权[J]
.法律适用,2008(8):31-33.
被引量:3
2
张玉镶.
关于侦查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的思考[J]
.中外法学,1998,10(2):68-72.
被引量:6
3
卢剑青.
对公检法三机关相互关系的再认识[J]
.法学,1984(3):3-5.
被引量:4
4
贺卫方.
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与龙宗智先生商榷[J]
.法学,1997(5):59-61.
被引量:27
5
龙宗智.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学研究,1996,18(6):119-127.
被引量:76
6
何家弘.
公、检、法=做饭、卖饭、吃饭?[J]
.政府法制,2003,0(2):14-15.
被引量:6
7
崔婕.
证据收集制度[J]
.现代法学,2002,24(3):118-123.
被引量:9
8
张振亮.
论我国的司法解释体制及其改革与完善[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5-21.
被引量:3
9
谢佑平,万毅.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另论[J]
.法学论坛,2002,17(4):101-107.
被引量:28
10
王超.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反思——以程序正义为视角[J]
.法商研究,2005,22(2):19-25.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7
1
赵洋.
“公检法”称谓探讨之现状反思[J]
.思想战线,2009,35(S1):167-170.
2
王月青.
公检法三机关互相配合之反思[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1):211-212.
被引量:1
3
袁坚.
法院刑事取证制度实证研究[J]
.人民司法,2011(13):79-83.
被引量:1
4
刘亚林.
浅谈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必要性[J]
.学理论,2013(5):93-94.
5
盛丽娜.
论我国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配合与监督[J]
.知识经济,2014(8):45-45.
6
李亮.
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看公检法的刑事司法关系:如何互相制约——基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和第五十三条[J]
.理论月刊,2014(9):118-123.
被引量:3
7
李声高.
新监察制度下的侦诉关系之重构——兼论监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关系[J]
.西部法学评论,2018(4):12-2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程龙.
监督抑或共责: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中的补充侦查[J]
.河北法学,2020,0(2):84-98.
被引量:11
2
梁洪霞.
公民通信权限制的规范重构[J]
.法商研究,2024,41(2):152-168.
被引量:2
3
彭幸.
我国古代三法司制度的现代思考[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5):26-29.
4
李昕怡.
国家监察体制若干法律问题分析——以我国《监察法》的出台为视角[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137-139.
5
任开志,杨继文.
罪诉关系论:审查起诉中的监察案件[J]
.学习论坛,2019(9):85-91.
被引量:1
6
杨开湘,向诗怡.
监察委调查职务犯罪案件的起诉证明标准[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5):92-96.
7
翟凯.
论新时代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权的完善与发展[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3):79-84.
8
陈军.
“四大检察”改革背景下的检察权能配置探析[J]
.政法论丛,2020(5):50-59.
被引量:9
9
张钰.
监察体制改革下检察监督新论[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33(2):36-42.
10
王税.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新侦诉衔接的启示[J]
.巢湖学院学报,2021,23(2):25-30.
1
王天若.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正当性[J]
.人民法治,2016(7):96-97.
被引量:3
2
张泽涛.
完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22(2):31-33.
被引量:3
3
邓刚.
论检察机关如何完善被害人权利保障工作[J]
.法制与经济,2017,26(3):19-22.
4
廖嘉颖.
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之思考[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6):113-117.
被引量:1
5
陈卫东.
以审判为中心:解读、实现与展望[J]
.当代法学,2016,30(4):14-21.
被引量:66
6
张泽涛.
澄清模糊认识 解决关键问题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
.理论导报,2016,0(7):52-53.
7
马啸晨.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新走向[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3):106-107.
被引量:2
8
刘次金.
论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S1):73-74.
9
赵俊如,周裕良.
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在刑事赔偿制度中的体现[J]
.人民司法,2000(3):19-21.
10
赵杨.
从“赵作海案”看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7):82-83.
被引量:3
当代法学
200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