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套路中影响运动员“发劲”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74,共2页
Journa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参考文献3
-
1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
2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
-
3编写组.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6).
同被引文献21
-
1杜新杰.武术长拳套路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方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94-95. 被引量:5
-
2田勇,陈燕萍,覃明路.现代竞技南拳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8):45-46. 被引量:12
-
3纪志华,黄雁平.太极拳八门劲法的分析与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104-107. 被引量:2
-
4杨恩泰,陈发源.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227-228.
-
5编写组.武术(上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55-58.
-
6编写组.武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5-33.
-
7周君来,李爱春.武术运动员的身心素质对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79-82. 被引量:6
-
8代林彬,陈峰.南拳运动员无氧乳酸能训练手段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1):36-38. 被引量:4
-
9刘丽霞,蔡菁.武术在世界体育文化互动中的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8,27(1):15-16. 被引量:8
-
10陈建民.南拳难度动作连接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36-3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
1何祖星,肖庆群.我国男子南拳一级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3):72-74. 被引量:1
-
2张云生.论南拳拳架与劲力的训练方法[J].价值工程,2011,30(10):192-192. 被引量:1
-
3杨天舒.竞技南拳技法分析[J].科技资讯,2012,10(36):225-225. 被引量:2
-
4张振宇.对竞技南拳体能训练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12):87-89.
-
5吴杰龙.影响我国优秀男子南拳运动员竞技能力指标研究[J].武术研究,2017,2(7):70-7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黄春妮.论南拳拳架与劲力训练方法[J].科教文汇,2014(9):102-103. 被引量:1
-
2党显海,鲁栋.试论广东南拳的形成及特点[J].武术研究,2016,1(9):51-52. 被引量:1
-
3古鹏鑫.南拳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武术研究,2020,5(5):61-62. 被引量:1
-
4丁俊江,甘强,朱林贺.广西竞技南拳基本功练习内容、特点与方法研究[J].武术研究,2023,8(11):33-35.
-
5张振宇.对竞技南拳体能训练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12):87-89.
-
1魏丹彤.武术南拳套路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及其训练方法[J].引进与咨询,2002(4):63-64.
-
2孙卫星.解读裁判规则(七)裁判长[J].网球天地,2015,0(11):117-117.
-
3曹云,林霞.浅谈南拳套路演练中的“节奏”与“劲力”[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4):78-78. 被引量:1
-
4达西苏荣,陆双林,陈浩.竞技南拳劲与力探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7(7):80-81. 被引量:1
-
5苗国胜.教练员的酸甜苦辣[J].辽宁体育科技,1992,14(4):26-27.
-
6王麟.能瘦小腹的呼吸法[J].健身科学,2003,0(5):31-31.
-
7赵万毅.我参加了万山浮游矶钓赛[J].中国钓鱼,2006(3):70-71.
-
8洪峰.钓鲤布窝五法[J].中国钓鱼,2000(7):17-17.
-
9柯英俊,陈升.竞技武术南拳套路难度动作旋风脚720°接马步的分析与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06,23(2):209-213. 被引量:3
-
10龚建新.新世纪的南拳王[J].中华武术,2001(7):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