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2-753,共2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62
-
1陈庆伟.测谎技术的演变发展及地位[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2):37-39. 被引量:7
-
2许宏伟.心理测试技术与测谎[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5):32-34. 被引量:4
-
3文盛堂.测谎技术及其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应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3):78-81. 被引量:7
-
4何家弘.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08
-
5郭秀艳.再认中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兼论内隐记忆的抗老化现象[J].心理科学,2002,25(5):535-537. 被引量:11
-
6张钦廷,黄富银.多道心理生理测谎结论的证据之路[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4):305-307. 被引量:9
-
7潘军,李焰.美国贝克斯特测谎系统在我国法庭科学中的应用[J].心理学报,2001,33(3):276-283. 被引量:9
-
8张卫.从实物到名称——谈测谎技术的引进与名称翻译[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3):43-45. 被引量:4
-
9赵杰.论测谎结论的证据适用[J].江海学刊,2005(4):118-124. 被引量:14
-
10武伯欣.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4):56-5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9
-
1王家宁,谢鹏.从称谓之争到原理之辩——我国引入多道测谎技术40年来理论探索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0,40(2):31-38.
-
2苏彦捷,郭晓娟.刺激强度与个体差异对心理生理测谎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1,24(5):541-543. 被引量:3
-
3范海鹰,王学博.从“测谎”称谓的变化看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3):51-56.
-
4周霖,殷明,束裕.个体差异与测谎结论准确性关系的实证性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6):147-152. 被引量:1
-
5梅宏玉,吴嵩.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35-2045. 被引量:3
-
6彭新波.心理测谎技术的历史发展[J].零陵学院学报,2002,23(3X):51-53. 被引量:5
-
7李力.测谎结论的误差来源及对其应用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4):38-40. 被引量:5
-
8付有志.犯罪记忆检测的涵义[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75-81. 被引量:6
-
9梁静远,吴嵩.基于反应时的谎言识别[J].心理学进展,2019,9(10):1735-1747.
二级引证文献23
-
1王雁平,梁亚军,惠春喜.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07(2):56-57. 被引量:1
-
2刘宁,于巍,付有志.犯罪心理生理的记录技术[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3):60-63. 被引量:4
-
3付有志.论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结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94-100.
-
4刘洪广.犯罪事件相关脑电位检测技术与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3):101-105. 被引量:5
-
5吕泽华.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完善[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00-106. 被引量:4
-
6杜娟,陈小萍.测谎实验的原理及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4):50-53. 被引量:3
-
7范海鹰,王学博.心理测试技术的法律问题[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8,23(4):94-101. 被引量:4
-
8王华.解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机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22(3):63-66.
-
9刘根菊,杜曦明.测谎结论的价值及其法律地位[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23(4):150-159. 被引量:5
-
10蒋令朋,朱少毅,赵虎.伪装识别技术在司法精神病学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22(3):184-187.
-
1眼球跟踪技术有望取代测谎仪测谎时间大大缩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
2刘霞.“读眼”取代“读心”眼球跟踪术有望用于测谎[J].发现,2010(9):40-40.
-
3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J].防灾博览,2016,0(1):88-88. 被引量:1
-
4新型测谎衣[J].警察技术,2015,0(6):94-95.
-
5眼球跟踪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测谎仪[J].光学仪器,2010(4):42-42.
-
6新型测谎仪看脸定真假[J].标准生活,2011(10):93-93.
-
7幽默感:男女有差异[J].百科知识,2010(7):11-11.
-
8整蛊测谎仪[J].现代营销(上),2016(12):43-43.
-
9陈俊杰,黄惟一,宋爱国.虚拟现实力觉临场感系统中操作者的动力学模型[J].传感技术学报,2002,15(1):38-42. 被引量:2
-
10孙奉媛.论管理人员数据库的建立[J].管理观察,1996,0(1):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