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验证和召唤——六十年后说《讲话》
被引量:1
The Test and the Calling of Practice: a Comment on Mao's Speech Sixty Years after its Publication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8,共9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9
-
1方生.后现代主义与禅[J].外国文学研究,1997,19(2):40-43. 被引量:2
-
2曾镇南.鲁迅是谁?——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4):66-85. 被引量:2
-
3王宁.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方与中国[A].见陶东风等主编.文化研究[C]:第1辑[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
4希利斯·米勒 J希利斯·米勒著 郭英剑等译.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A].J希利斯·米勒著,郭英剑等译.重申解构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5史安彬.关于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答问—刘康访谈录[A].陶东风等主编.文化研究[C]:第1辑[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
6约翰·多克 吴松江等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
7倪伟.论“七十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J].文学评论,2003(2):52-61. 被引量:26
-
8吴炫.非文学性的文化批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3(2):64-68. 被引量:10
-
9黄力之.为文化研究声辩[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1):61-69. 被引量:3
-
1张龙福.淳厚朴素见风华──试谈吴伯箫回忆延安生活的一组散文[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14(3):1-4.
-
2李利霞.艾青与延安文艺的新融合[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5):49-51.
-
3贺逸秋.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J].传记文学,2000(2):22-25.
-
4毛泽东.毛泽东致周素园信[J].延安文学,2016,0(4):293-293.
-
5张立群.延安时期艾青的文人心态[J].粤海风,2010(2):36-41. 被引量:4
-
6张鸣.不识字的好处[J].杂文选刊(下半月),2010,0(10):48-48.
-
7赵昌会.多极体系共生的新东方国家——俄罗斯的复活、震撼与召唤[J].中国经贸,2007(8):72-76.
-
8周国瑾,罗源文,梁梵杨.难得的好书——笔谈《诗人贺敬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6):125-131.
-
9刘明钢.毛泽东在延安的四次迁居[J].党史博采(上),2003,0(12):13-16.
-
10唐再兴.评刘白羽散文之不足[J].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Z1):8-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