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团圆” 审美心理成因新探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的“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本文从尚圆的传统观念、拜日崇礼贵和的文化思想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方面,考察其形成的主观与内部原因,从封闭的地理环境、宗法家族制度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方面论述其形成的客观与外部原因,并注意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作者
危磊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9,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
文学史
“大团圆”
审美心理现象
传统观念
文化思想
心理防御机制
地理环境
宗法家族制度
小农经济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4
1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阿英主编.《晚清史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第112页.
2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A]..《鲁迅全集》第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3
《周易正义·说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页
4
张衡:《浑天仪注》,《晋书》卷十一、(志)第一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1页
5
[清]郭庆藩著,王孝鱼校点:《庄子集释》第四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48页
6
[明]释一如撰:《三藏法数》卷四十六,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85页
7
[唐]玄奘撰、季羡林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下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11页
8
智昭.《人天眼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卷.台北:财团法人佛教教育基金会,1990年版,第302至337页.
9
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
《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第一版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梁钊韬.
西瓯族源初探[J]
.学术研究,1978(1):129-135.
被引量:24
2
梁钊韬.
百越对缔造中华民族的贡献——濮、莱的关系及其流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1(2):64-71.
被引量:25
3
陈国强.
我国东南古代越族的来源和迁移[J]
.民族研究,1980(6):57-64.
被引量:8
4
委历.
古代已有亚洲移民到美洲的新论证[J]
.世界历史,1981(2):81-93.
被引量:3
5
朱谦之.
哥崙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8(4):55-62.
被引量:8
6
林惠祥.
南洋马来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15(1):189-213.
被引量:45
7
石钟健.
论悬棺葬的起源地和越人的海外迁徙[J]
.贵州社会科学,1983(1):58-67.
被引量:3
8
房仲甫.
殷人航渡美洲再探[J]
.世界历史,1983(3):47-57.
被引量:17
9
王家祐,史岩.
玉米的种植与美洲的发现新探[J]
.社会科学研究,1982(3):72-78.
被引量:5
10
童恩正.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研究在东南亚区域民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J]
.云南社会科学,1982(2):41-4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86
1
张小华.
中国与大洋洲、美洲古代交往的探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1):48-58.
被引量:8
2
谷因.
从习水便舟文化特征看夏越民族的同源关系[J]
.贵州民族研究,1996,16(3):50-58.
被引量:1
3
安太庠.
石锚古生物学的研究与新大陆的发现[J]
.世界历史,1992(4):91-96.
被引量:1
4
龚缨晏.
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器匡谬——兼论古代中国与美洲的交往问题[J]
.世界历史,1992(6):115-117.
5
朱存明.
环太平洋文化中的华夏文明与美洲文明[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0(2):76-83.
6
王心喜.
江南地区原始文化由海路输入日本论[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1):32-39.
7
王卫平.
吴国的兴盛及缘由[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65-71.
8
屈永华.
传统文化与民主法治关系论的历史考察[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3):135-144.
被引量:4
9
杨解君.
当代中国行政法的品质塑造——诚信理念之确立[J]
.中国法学,2004(4):66-73.
被引量:15
10
徐贵权.
论当代中国的民间价值观念[J]
.江海学刊,2004(5):192-19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4
1
徐凡非.
浅析古典戏曲的 "圆满"结局[J]
.东方艺术,2004(9):110-112.
被引量:1
2
程麻.
“大团圆”心理模式探源[J]
.学习与探索,1998(5):107-111.
被引量:4
3
欧以克.
论壮族机智人物故事的局限性[J]
.广西民族研究,1993(1):82-87.
被引量:2
4
吕薇芬.
古典戏曲的团圆观[J]
.戏剧艺术,1991(4):16-26.
被引量:3
5
萧兵.
文学人类学:走向“人类”回归“文学”[J]
.文艺研究,1997(1):92-94.
被引量:6
6
林荣芹,杭巧.
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理性审视[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0-96.
被引量:2
7
王季思.
悲喜相乘——中国古典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J]
.戏剧艺术,1990(1):75-79.
被引量:26
8
徐斐.
“大团圆”模式杂议[J]
.小说评论,1989(2):62-66.
被引量:2
9
黄绍清.
论壮族机智人物的故事[J]
.学术论坛,1983,7(5):99-102.
被引量:1
10
陈才训.
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审美透视[J]
.重庆社会科学,2004(C00):64-6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2
1
邬震婷.
浅析韩剧《我的野蛮女友》里的中国文化精神[J]
.电影评介,2007(19):45-46.
2
王艳玲.
论李渔的“团圆之趣”[J]
.长治学院学报,2006,23(4):23-25.
被引量:1
3
李娜.
饺子文化与中国人尚圆心理[J]
.文学教育,2009(7):152-152.
4
冯岭.
文化的透视和思考——早期电影中“大团圆”现象探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31(5):65-68.
5
陈永明.
中国古典戏曲的伦理叙事模式及其批判[J]
.戏剧文学,2013(6):50-54.
被引量:2
6
王卫军,王靖云.
《泰囧》的神话[J]
.电影文学,2014(8):93-94.
7
罗潇丽.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J]
.北方传媒研究,2018,0(2):78-81.
8
张棉棉.
四大南戏的“大团圆”现象表现特征及成因[J]
.莆田学院学报,2016,23(4):80-83.
被引量:2
9
罗潇丽.
中日妖怪题材动画比较研究——以《狐妖小红娘》和《夏目友人帐》为例[J]
.声屏世界,2018(3):66-68.
10
卫俪.
古典戏剧中的团圆现象研究述评[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21(1):50-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胡斌.
沈从文与水崇拜[J]
.理论月刊,2010(1):137-140.
被引量:2
2
侯运华.
新世纪沈从文研究综述[J]
.湖南社会科学,2013(6):205-209.
被引量:1
3
潘浩.
阿尼玛原型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4):17-21.
被引量:1
4
李天.
论晚明戏曲批评对传统曲学观念的突破——以吕天成《曲品》为例[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31(5):55-59.
5
潘浩.
沈从文小说原型研究综述[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3):25-30.
6
高文利.
李渔戏曲理论及小说母题的解读[J]
.山西档案,2017,0(3):159-161.
被引量:1
7
许元振.
隐含作者的嬗变与现代性焦虑潜文本——黎晗小说集《朱红与深蓝》综论[J]
.莆田学院学报,2019,26(6):67-73.
8
张天.
湘西世界的灵魂: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群像[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38(1):86-91.
9
辛允星.
中国民间戏曲的“正义”叙事结构——以鲁西南Z村流行的35部豫剧为例[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2,42(3):79-86.
10
侯敏.
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的女性形象书写[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5):114-118.
1
刘莉.
“大团圆”审美心理成因新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88-90.
被引量:1
2
孙鸿雁.
依稀梦里沧桑──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心理奥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9(2):84-87.
被引量:4
3
袁继红.
苔丝悲剧的根源——解读《德伯家的苔丝》[J]
.芒种,2014(5):133-134.
4
林非.
“五四”启蒙与“人”的觉醒[J]
.鲁迅研究动态,1989(3):4-8.
5
覃瑞强.
寻找文学新的生长点——《广西文学》“新星座”栏目编余杂感[J]
.南方文坛,1995(5):33-35.
6
李剑锋.
“诗界革命派”与旧桃源时代的结束[J]
.铜仁学院学报,2014,16(1):17-22.
7
郑珍珍.
病态的自我心理防御——探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主人公的毁灭[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92-93.
8
李丹.
苏童小说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略论[J]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9):23-26.
9
张婧.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尚圆情结[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5):73-75.
10
佘小杰.
反封建:从鲁迅、巴金到张爱玲[J]
.山东社会科学,2001(4):75-77.
文学评论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