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说“韵”和“韵部”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韵和韵部是传统音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但目前所能见到的讲音韵学的各种书籍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常有抵牾,因而有必要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为古代汉语、乃至于现代汉语的教学扫清障碍。
作者
杨亦鸣
王为民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传统音韵学
“韵”
“韵部”
汉语教学
音节
声调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人门》,36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2
罗邦柱主编.《古汉语知识词典》,77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
3
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辞词典》,277页,279页.湖南出版社,1991年.
4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4—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5
沈祥源,杨子仪.《实用汉语音韵学》,71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同被引文献
11
1
吴礼权.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6):17-19.
被引量:7
2
殷正林.
李登《声类》性质管窥[J]
.辞书研究,1983(6):152-160.
被引量:6
3
崇冈.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和前瞻[J]
.语言研究,1982,2(2):1-10.
被引量:3
4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罗序(王力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沈样源,杨子仪主编.实用汉语音韵学[M].山西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6
严学窘.广韵导读[M].四川成都:巴蜀书社,1990.
7
瑞典高本汉著.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8
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汉语音韵讲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9
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A]..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0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6.
引证文献
2
1
王为民,张楚.
再说“韵”和“韵部”[J]
.古汉语研究,2006(3):21-26.
2
王开扬.
从术语学论“韵”和“韵部”的定义[J]
.古汉语研究,2004(2):25-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为民,张楚.
再说“韵”和“韵部”[J]
.古汉语研究,2006(3):21-26.
1
崇冈.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和前瞻[J]
.语言研究,1982,2(2):1-10.
被引量:3
2
鲍晓东.
传统音韵学在古医籍整理研究中的应用[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80-81.
被引量:1
3
冯蒸.
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123-141.
被引量:4
4
吕朋林.
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百年回顾与前瞻[J]
.琼州大学学报,2002,9(5):74-82.
被引量:1
5
李强.
“逐禄中原”辩[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0,31(S1):151-151.
6
于思湘.
普通话语音中应设立一个零韵母[J]
.汉语学习,1996(4):40-41.
被引量:2
7
王岩.
关于熟语与词汇语汇关系的思考[J]
.大家,2010(20):115-116.
被引量:1
8
冯蒸.
从汉藏语系的角度论辅音三级分类法的一种新模式──兼论中国传统音韵学者对辅音分类的贡献[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28-38.
9
王承荣.
初中英语课教学的模式初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3):55-55.
10
周祖庠.
《名义》音与新现代音韵学──《篆隶万象名义》音论之一[J]
.汉字文化,2001(1):18-21.
中国语文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