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7,共2页
-
1徐漫.文学和哲学的接壤之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148-149. 被引量:1
-
2残雪,朱维基.《神曲》新解·炼狱篇[J].青年文学,2012(13):106-115.
-
3邓晓芒.《在天上看见深渊》跋[J].书屋,2011(4):65-70. 被引量:2
-
4杜殿鸿.舷歌洞箫诉哀怨,清风明月悟超然——对苏轼《赤壁赋》的哲理解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9(4):14-16.
-
5“寻根”文学的时代探索性[J].文艺理论研究,1988(1):38-38.
-
6蔡光瑞.萨特的戏剧艺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2):41-47. 被引量:1
-
7杨燕翎,赵剑娇.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J].青年文学家,2016,0(10Z):120-121.
-
8刘明,刘晓琴,王伟轩.在抗争中升华:试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以《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12):71-71.
-
9朱波.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J].芒种(下半月),2013(8):136-137.
-
10许传华.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俄国文学和哲学”研讨会召开[J].外国文学动态,2009(3):35-3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