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哈姆莱特》:演释人类生死问题的悲剧
被引量:
17
The Theme of Human Life and Death in Hamle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哈姆莱特》被视为莎士比亚笔下一部特别的“问题剧” ,本文重新解读剧中第三幕第一场的独白名段 ,意在辨明它不是在权衡“自杀”的得失 ,而是在思考人生的生死问题。而且 ,生死问题贯穿全剧 ,《哈姆莱特》既不是历史悲剧或复仇悲剧 ,也不是时代悲剧或性格悲剧 ,而是超越了个人和时代的人生悲剧。
作者
蓝仁哲
机构地区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6,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哈姆莱特》
复仇
性格悲剧
历史悲剧
人生悲剧
独白
莎士比亚
时代
得失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9
1
F. S. Boas, Shakespeare and His Predecessors, p. 345.
2
David Phillips, Notes on Hamlet, Ginn & Company Ltd., London, 1969.
3
《哈姆莱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4
布雷德利.《莎士比亚悲剧》.张国强,等译.《莎士比亚悲剧》,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第87,119-120、80-81页.
5
莫洛佐夫.《论莎士比亚》.朱富扬译.《论莎士比亚》,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80,180页.
6
李赋宁选注Hamlet,Ⅱ,Ⅰ.《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6—88页.
7
基托.《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27,438—439,428页.
8
S. Wells, Shakespeare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 288.
9
威廉·赫兹利特.《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11页
共引文献
1
1
肖鹰.
国产“大片”的文化盲视[J]
.文艺研究,2008(10):23-31.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29
1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2
雷鸥.
汉姆莱特的石磨——对《汉姆莱特》的新解读[J]
.大舞台,2003(1):8-13.
被引量:1
3
吴林博.
论《夜宴》对《哈姆雷特》的戏仿[J]
.戏剧文学,2007(1):102-104.
被引量:1
4
顾绶昌.
莎士比亚的版本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1):63-68.
被引量:4
5
高万隆.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吗[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4):87-92.
被引量:12
6
叶舒宪.
从哈姆雷特的延宕看莎士比亚思想中的封建意识[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4(2):59-69.
被引量:10
7
张汝伦.
理解:历史性和语言性——哲学释义学简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6):37-40.
被引量:4
8
赵澧,孟伟哉,管珑,吴芝蘭.
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J]
.教学与研究,1961(2):20-27.
被引量:8
9
卞之琳.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J]
.文学评论,1964(4):52-79.
被引量:9
10
陈嘉.
《哈姆莱特》剧中两个问题的商榷[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3):3-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7
1
赵亚珉.
“具体化”与读者在阅读中的能动作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63-165.
2
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1):28-33.
被引量:17
3
肖谊.
莎士比亚“戏中戏”对纳博科夫英语小说叙事的影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4):47-52.
被引量:3
4
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1-5.
5
蓝仁哲.
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复仇悲剧——兼论莎氏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到《哈姆莱特》的双重超越[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5):38-42.
被引量:4
6
蒋倩.
英雄受难——哈姆雷特延宕的基督教情结[J]
.英语研究,2008,6(3):46-49.
被引量:1
7
于萍萍.
《通缉令》与《哈姆雷特》比较——析莎士比亚对当今电影文学作品的影响[J]
.电影文学,2009(10):71-72.
8
高旷.
《哈姆莱特》经典独白解读[J]
.外国问题研究,2009(4):40-43.
被引量:1
9
邱食存.
哈姆莱特的静观与和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114-115.
10
臧雪娟.
何以会产生一千零一个“ToBe,orNottoBe”?——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2-46.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孙艳.
莎剧《哈姆雷特》的语体风格剖析[J]
.芒种,2012(18):86-87.
2
张卓.
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影响[J]
.作家,2008,0(22):185-186.
被引量:1
3
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1):28-33.
被引量:17
4
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J]
.外语研究,2007,24(2):76-79.
被引量:3
5
于丽娟.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J]
.四川戏剧,2007(4):115-117.
被引量:1
6
孔繁星.
从光辉高大的圣者到血肉丰满的凡人——浅析哈姆雷特的中国形象变化[J]
.世纪桥,2008(1):85-85.
被引量:2
7
李伟民.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一个特殊译本《天仇记》[J]
.国外文学,2008(3):35-43.
被引量:11
8
周志高.
绿色世界: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中的乌托邦主义[J]
.理论界,2009(2):144-145.
被引量:1
9
李振中.
正义之辩:哈姆雷特形象的再阐释[J]
.外国语文,2009,25(3):22-27.
被引量:7
10
李宁.
浅析凯特·肖邦的中篇小说《觉醒》中艾德娜的自杀成因[J]
.科技信息,2009(28).
被引量:1
1
张扬.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的比较研究[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10):140-141.
被引量:1
2
张紫薇.
浅析哈姆莱特的性格[J]
.戏剧之家,2014(15):253-253.
3
胡克红.
从哈姆莱特的复仇悲剧探其内心游移-重读《哈姆莱特》[J]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4X):63-65.
被引量:1
4
何其莘.
复仇悲剧还是道德说教?——《哈姆雷特》再议[J]
.外国文学评论,1992(4):70-74.
被引量:1
5
姚文振.
同一样的复仇 不一样的悲剧——复仇悲剧《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比较[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167-169.
被引量:4
6
程倩.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复仇悲剧兴盛探因[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1):56-58.
被引量:1
7
程倩.
论《西班牙悲剧》对英国复仇悲剧的开创意义[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2):15-17.
被引量:2
8
刘玉梅.
复仇悲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之比较[J]
.现代交际,2011(6):78-78.
被引量:1
9
吴丹.
《呼啸山庄》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相似性探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8):67-68.
10
廖炜春.
《哈姆莱特》与文艺复兴英国复仇悲剧[J]
.国外文学,1998(4):50-56.
被引量:5
外国文学评论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