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证据——一个亟待重塑的概念——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证据的本质揭示、分析、重新表述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摆脱用观点论证观点的传统模式,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案件的发生、证据的形成以及用证据重建案件事实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抛开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证据的特有属性后,作出“证据是负荷案件信息的载体”这一反映证据本质特有属性、内部联系的全新的概念。
作者
童兆洪
俞晓辉
机构地区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4,共6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证据
案件事实
本质属性
揭示
概念
表述
重塑
自然科学
观点
传统模式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页.
共引文献
41
1
蔡玉胜.
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理论流派与渊源[J]
.中州学刊,2005(4):22-26.
被引量:2
2
郭铁民.
应高度重视商贸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福建省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07-110.
被引量:1
3
姜启渭.
再论劳动价值论的假定前提——兼与许成安先生再商榷[J]
.江汉论坛,2005(10):24-26.
被引量:1
4
梅哲.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6):77-82.
被引量:24
5
卫兴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再探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7-35.
被引量:12
6
徐从才.
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
.财贸经济,2006,27(4):27-35.
被引量:39
7
李鸥.
《资本论》量化分析方法探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5):49-54.
被引量:3
8
任暟.
马克思“自然人化”论的生态学阐释[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6):56-61.
被引量:5
9
刘炯忠.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元”等范畴的若干思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43-52.
10
杨圣明.
评强加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些不实之词[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19-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8
1
宋英辉,魏晓娜.
证据开示制度的法理与构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49-54.
被引量:41
2
侯伟,李轶木.
如何遏制职务犯罪案件当庭翻供、翻证[J]
.人民检察,2002(5):45-46.
被引量:1
3
汤维建.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J]
.政法论坛,2000,18(6):127-139.
被引量:101
4
何家弘.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
.法学研究,1999,21(5):100-109.
被引量:81
5
吴雯.
刑事被告人在庭审中翻供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法学,1999,21(1):91-92.
被引量:5
6
王培中,徐钰民.
关于刑事诉讼中设立庭前听证程序的思考[J]
.法学,1999(1):35-38.
被引量:3
7
周国均.
严禁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讨[J]
.政法论坛,1999,17(1):82-95.
被引量:32
8
李莉.
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J]
.中外法学,1999,11(4):39-45.
被引量:28
9
龙宗智.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
.政法论坛,1998,16(1):3-10.
被引量:131
10
王余标.
对新刑诉法实施后被告人翻供增多现象的法律思考[J]
.法学,1998(9):56-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乔苹苹.
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J]
.光盘技术,2008(4):9-10.
2
唐仲清,刘锦良.
视听资料刍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8):104-107.
3
申君贵,谭曙平.
诉讼证据概念与特征新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2):56-62.
被引量:7
4
周菁,王超.
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回溯与反思 兼论研究方法的转型[J]
.中外法学,2004,16(3):360-382.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廖明,孙文进.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2-47.
被引量:2
2
李伟.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几点建议——基于人权保护原则[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4):67-70.
被引量:1
3
宋英辉,吴宏耀,雷小政.
证据法学基本问题之反思[J]
.法学研究,2005,27(6):52-67.
被引量:18
4
王超.
虚置的程序 对刑事二审功能的实践分析[J]
.中外法学,2007,19(2):188-200.
被引量:13
5
褚福民.
刑事法治的理想与立法的局限 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之综述与反思[J]
.中外法学,2007,19(2):224-256.
被引量:2
6
王超.
刑事起诉标准的性质之反思[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6):70-73.
被引量:1
7
陈卫东,刘中琦.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析与建构[J]
.法学研究,2008,30(6):127-140.
被引量:18
8
王超,牛向阳.
侦查人员作证的制度困境[J]
.法学杂志,2012,33(11):154-158.
被引量:7
9
王超.
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J]
.法学评论,2013,31(1):44-52.
被引量:13
10
刘帅.
理想状态原理下的证据属性问题研究——证据法基本语词辨析暨证据分类新解[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2):77-83.
被引量:2
1
唐磊,张明勇.
我国口供补强规则的立法完善[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45-48.
被引量:1
2
马姝仪.
“科技证据”之辨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114-115.
3
郭凯.
诉讼证据合法性辩析[J]
.青海检察,2001(3):58-59.
4
栗明.
论测谎结论诉讼证据资格[J]
.法制与社会,2007(11):447-448.
5
张登洋.
体制改革与体制建设[J]
.理论与改革,1999(4):28-30.
6
苏梅凤,陈洪波.
论法的本质属性[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5(3):58-62.
被引量:1
7
涂克明.
略论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7,5(4):67-68.
8
黄耀祖.
“合法性”不是民诉证据的本质属性[J]
.法学,1984(11):25-26.
被引量:1
9
陈思兰.
新时期人事档案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6-47.
被引量:7
10
任园柯.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途径分析与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6):169-169.
被引量:5
法学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