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怀化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241-245,共5页
Journal of Huaihua Teachers College
共引文献28
-
1李晓南.北大学派关于当代中国哲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14-21.
-
2李贵.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28-31. 被引量:8
-
3刘季春.何以用“独立成篇”取代“忠实”?——试谈翻译教学理念的创新[J].上海翻译,2013(1):47-52. 被引量:9
-
4王长纯.孔子的哲学思想与中国比较教育——兼论与国际比较教育对话的立场[J].外国教育研究,1995(6):1-7. 被引量:8
-
5一年来国内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5,27(1):91-109.
-
6衣俊卿.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J].教学与研究,1996(2):8-12. 被引量:24
-
7王岳川.对“后学话语”的反思与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3):5-13. 被引量:3
-
8刘云月.神话复兴──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意向归结[J].新建筑,1995(2):22-25. 被引量:2
-
9上海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正在完善[J].公路与汽运,2006(2):52-52.
-
10吉标.教师话语霸权的危害、成因及消解[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6(7):52-54. 被引量:21
-
1谢桂娟.王阳明的天人合一观及其现代转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2):5-7.
-
2姜言言.试论马克思哲学对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5):43-45.
-
3屈菲.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影响[J].北方论丛,2007(3):127-130. 被引量:17
-
4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西方逻辑方法[J].求是学刊,2006,33(6):32-37.
-
5周璇.对胡适、冯友兰、金岳霖逻辑方法的比较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1):36-42.
-
6杨静.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1):143-144.
-
7齐艳红.历史主义: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17. 被引量:3
-
8宁莉娜.西方逻辑方法的借鉴与中国近现代哲学变革[J].北方论丛,2005(6):112-115. 被引量:1
-
9王嘉骐.艺术创作中“留白”的哲学意义[J].美与时代(城市),2012(7):101-101.
-
10高航.论严复眼中中西思维方法的可融通性[J].世纪桥,2014(1):7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