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枣庄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55-56,64,共3页
Journal of Zaozhuang Teachers' College
同被引文献24
-
1傅冬,董都祥.抗日战争之先声 爱国主义之凯歌——纪念绥远抗战70周年[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6(6):40-41. 被引量:2
-
2任云丽.傅作义的绥远抗战和抗战期间与中共的合作[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56-58. 被引量:2
-
3余子道.绥远抗战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3(4):129-146. 被引量:5
-
4雒春普.绥远抗战爆发的原因[J].晋阳学刊,1989(1):74-75. 被引量:1
-
5王贵安.傅作义绥远抗战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S1):42-45. 被引量:3
-
6中国共产党支持傅作义绥远抗战[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5,0(4):21-22. 被引量:1
-
7黄烨,郭贵儒.南京国民政府与绥远抗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3):71-79. 被引量:2
-
8杨奎松.蒋介石与1936年绥远抗战[J].抗日战争研究,2001(4):45-75. 被引量:14
-
9钱占元.绥远抗战和援绥抗日(上)[J].思想工作,2005(1):44-45. 被引量:1
-
10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J].历史研究,2005(5):117-131. 被引量:7
-
1王鹏辉.近五年来中国大陆甲午战争研究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148-152. 被引量:1
-
2潘博.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0(3X):100-101. 被引量:1
-
3陶娟.关于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必须讲清的四个问题[J].新课程学习,2010(12):66-66.
-
4历史瞬间[J].贵阳文史,2011(5):9-10.
-
5贾熟村.袁世凯与日本人的恩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99-102. 被引量:2
-
6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本顾问来华原因浅析[J].理论界,2003(6):71-73. 被引量:1
-
7刘大禹.美苏冷战思维支配下的地区冲突——浅析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背景[J].益阳师专学报,2002,23(4):69-72.
-
8王翔.汪伪政府所聘日本顾问问题评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9(8):31-36.
-
9石岩.“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海关的劫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27-29. 被引量:1
-
10周永业.七七事变交涉经过[J].春秋,2007(4):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