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
被引量:56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ral Dedication and Remuneration System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共3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同被引文献243
-
1余涌.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相关性问题[J].哲学研究,2000(10):59-65. 被引量:26
-
2唐凯麟,曹刚.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J].哲学研究,2000(4):61-67. 被引量:56
-
3徐魁峰.道德调控的弱化与自律能力的培养[J].社科纵横,2007,22(10):45-46. 被引量:2
-
4文艺文.个体道德的发生与公民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2(3):22-25. 被引量:11
-
5魏长领.人生信仰与道德信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7-11. 被引量:11
-
6黄显中.论友善[J].伦理学研究,2004(4):32-37. 被引量:30
-
7邹银凤,李爱民.论道德回报的社会意义[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9-50. 被引量:2
-
8李建华,周蓉.道德权利与公民道德建设[J].伦理学研究,2002(1):16-20. 被引量:20
-
9王小锡.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伦理观[J].伦理学研究,2002(1):39-43. 被引量:7
-
10高健生.道德回报与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J].社会科学,1999(9):45-4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56
-
1糜海波.当代道德教育的方法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64-66.
-
2张巧艳.试论新进期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56-57. 被引量:2
-
3张鸣年.论道德回应的内涵、根源与培育[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5(5):40-42.
-
4于俊如.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时代感 提高大学生道德建设水平[J].青年探索,2002(1):36-38. 被引量:2
-
5周春晔.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69-72. 被引量:2
-
6魏洪秀.当前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5):47-49. 被引量:3
-
7郎晓东.道德的经济价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18-20.
-
8冯春芳.论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制度安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5):58-60. 被引量:3
-
9魏长领.德福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兼论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基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18-22. 被引量:4
-
10管春花,钱网兰.重塑道德信仰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3):1-3.
二级引证文献152
-
1宋晔,刘潇.制度德性:为道德外烁提供道德力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3):43-51. 被引量:1
-
2陈子豪,杨先顺.伦理关系视角下电商直播伦理问题探究[J].新闻知识,2020(9):32-37. 被引量:1
-
3乔飞.儒家“善恶报应”论的法理诠释[J].东南法学,2022(1):88-101.
-
4褚红宇.论教师伦理知识的生长及其实践意蕴[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0):24-27.
-
5刘娜.国人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J].消费导刊,2010(8):295-295.
-
6马晓云.高校辅导员工作“以人为本”内涵及其机制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193-195. 被引量:13
-
7曹越.行政伦理建设中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究[J].市场周刊,2009,22(11):98-99.
-
8朱昭霞.青年道德信仰危机初探[J].消费导刊,2009,0(6):251-251. 被引量:2
-
9陈军绘.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25-26. 被引量:2
-
10魏长领.试论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66-69. 被引量:5
-
1孙忠利.道德回报探析[J].东岳论丛,2011,32(1):64-67. 被引量:4
-
2侯润珍.道德奉献的利己属性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3,3(1):64-67.
-
3周春晔.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69-72. 被引量:2
-
4杨国荣.建立德性与规范相统一的道德运行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50-53. 被引量:11
-
5高德菊.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道德回报[J].泰山学院学报,2007,29(2):53-56.
-
6管春花,钱网兰.重塑道德信仰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3):1-3.
-
7邹银凤,李爱民.论道德回报的社会意义[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9-50. 被引量:2
-
8杨喜梅.道德权利与道德回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02-203. 被引量:3
-
9刘奕玲.论道德回报机制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11):122-123. 被引量:1
-
10杨豹.论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治理——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