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价值特性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人日益依赖他人,但在现代分工体系中与他人日益疏离,这种“现代性”困境,引发思想家对交往意义的重视。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在交往的世界性的普遍发展中,才能超越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超越这一困境。不同于当代交往哲学,马克思以“关系”为本体,从人的本体活动层面,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成为现实主体,以及通达他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突出了人与人在劳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交往,从人的需要的“相互性”视角,对社会交往“相互性”作了哲学概括。本文认为,对社会交往“相互性”合理性辩护的根据不应是唯经济的,同时还应得到政治、法律、道德上的正当性辩护。
作者 张文喜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5,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7

  • 1刘世军.“哲学与生活”专题讨论综述[J].哲学动态,1997(5):7-9. 被引量:2
  • 2何云峰.论个人自由的四个领域和三个维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2):68-74. 被引量:3
  •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70.
  • 4[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5王南湜.论自然必然性、历史必然性与人类活动[J].江海学刊,1993,(1).
  • 6[5][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震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62.
  • 7[6][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
  • 8[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9.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李显棠.再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18-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