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4年第8期16-17,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2
-
1[2][3]Daniel E.Hebding,Leonard Glick.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M].McGraw-Hill,Inc. 1996.52-53,47.
-
2朱鲁子.浅析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J].理论与现代化,1999(11):42-43.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12
-
1丁玮.新时期全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135-136. 被引量:2
-
2于超.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7):166-168.
-
3罗永平.近十年来网络文化研究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9(11):84-85. 被引量:2
-
4刘颖.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2):113-114.
-
5许利勇.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2):87-87.
-
6叶海涛.略论网络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5):53-54. 被引量:1
-
7闫瑜.网络文化中的大学生闲暇教育[J].学理论,2013(36):216-217.
-
8黄培霞.凝三位一体合力 促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督导工作新思考[J].学理论,2013(36):238-240.
-
9宋小华.论网络文化及其传播策略[J].图书馆,2002(6):65-66. 被引量:1
-
10丁根林,金雁.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新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5):94-9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4
-
1陈树春.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5(3):68-71. 被引量:8
-
2张青.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4):69-70. 被引量:9
-
3邵书峰.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70-72. 被引量:2
-
4广少奎.论网络文化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9):36-38. 被引量:3
-
5张春兰,张龙真.关于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4):79-79. 被引量:3
-
6李祖祥,倪晓晓.浅议现阶段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4):609-610. 被引量:2
-
7武建军.试论网络文化的矛盾与冲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84-187. 被引量:7
-
8申然.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114-115. 被引量:2
-
9董文波.构建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6):91-93. 被引量:7
-
10杜忠宁,周晓雷,陈国安,杜书宁.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0,0(4):214-2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
1魏秋霞.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9,0(20):116-117.
-
2张金付,梁其军.简论网络文化与高校网络德育[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135-137. 被引量:6
-
3刘磊,孟婧,吕世军.网络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18-218.
-
4余以翩.对莱阳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后的感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35-236. 被引量:1
-
5任宇娇.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4):122-122.
二级引证文献7
-
1敬军.基于网络德育的思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74-76. 被引量:3
-
2任金杰.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60-62. 被引量:4
-
3冯倩.网络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6(3):89-90.
-
4闫建勋,方丽娟.浅谈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网络文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4):159-160. 被引量:1
-
5陶飞旸.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5):20-21. 被引量:3
-
6谭旭辉,刘纯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基于C县的调查[J].当代经济,2016,33(18):24-25. 被引量:1
-
7李鹏,孙迎辉.高校网络建设发展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09(11X):167-168.
-
1张洪洋.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136-138. 被引量:9
-
2范秀娟.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教育论坛,2004(2):11-12.
-
3唐英强.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方式[J].中小学电教(下),2017,0(2):27-27. 被引量:1
-
4王平生.中学政治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探索[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9):34-35.
-
5吴荣荣.微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工具[J].考试周刊,2010(39):159-160. 被引量:10
-
6张静.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教师的转变[J].学周刊(下旬),2011(11):40-40.
-
7曹霞,陈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J].网络科技时代,2007(9):94-94.
-
8洪韩.浅议新世纪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2):103-103.
-
9冯水玲.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18-21.
-
10丁青,尤昭玲.社会的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医教育,2004,23(1):25-27.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