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平崛起与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平崛起”口号的意义。复兴与崛起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就是使中国摆脱屈辱的地位,以平等的姿态列入世界民族之林。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改革与开放,直接目标就是使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作者
李强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1,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和平崛起”
中国
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4
1
李猛.
论抽象社会[J]
.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5
2
郑必坚.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J]
.理论参考,2004(5):3-4.
被引量:13
3
袁正清.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8-13.
被引量:34
4
阎学通,秦亚青,倪乐雄,李强,张文木.
“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笔谈[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51-53.
被引量:30
5
倪乐雄.
和平崛起与国际文化环境的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56-58.
被引量:13
6
张文木.
大国崛起的逻辑[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61-63.
被引量:4
7
郭震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2005(1):10-13.
被引量:2
8
代兵,孙健.
论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J]
.现代国际关系,2000(12):29-33.
被引量:12
9
蔡双全,贺祥林.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选择[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87-90.
被引量:3
10
倪世雄.
改变世界的大事变 中国和平发展的特征、含义及影响[J]
.国际展望,2006(19):8-1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唐皇凤.
大国治理与政治建设——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J]
.天津社会科学,2005(3):54-60.
被引量:19
2
马坤.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内含的战争正义逻辑[J]
.长白学刊,2006(5):22-25.
3
叶淑兰.
中国“和平发展”话语权探讨:争论与反思[J]
.社会科学,2012(6):4-14.
被引量:4
4
张源: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科学社会主义,2016(2):27-30.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齐尚明,陈晓洁.
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当代诉求[J]
.法制与社会,2008(29):190-191.
被引量:1
2
唐皇凤.
构建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抉择[J]
.湖北社会科学,2010(9):36-40.
被引量:6
3
叶淑兰.
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刍议[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5):68-81.
被引量:29
4
叶淑兰.
中西有关“中国形象”话语互动探析[J]
.国际论坛,2012,14(6):39-44.
被引量:11
5
施钰.
儒家仁政学说的当代意义——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7-90.
6
唐在富,冯利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上)[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83-89.
被引量:1
7
喻中.
论宪法对国家治理合法性基础的支撑方式[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6):5-12.
被引量:1
8
李青,黄亮雄.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失衡治理[J]
.国际经贸探索,2015,31(1):39-51.
被引量:10
9
韩洋.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11):50-52.
被引量:2
10
沈德咏,曹士兵,施新州.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司法权构建[J]
.中国社会科学,2015(3):39-57.
被引量:50
1
高正礼.
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视野[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5):20-21.
2
孙秀华.
宪法保护环境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0):35-40.
3
胡小芬.
多党合作与国家软实力问题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5):56-59.
4
方雷.
从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转换探析苏联剧变的原因[J]
.发展论坛,2003(9):73-75.
5
王东.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解读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J]
.当代经济,2012,29(1):4-7.
被引量:1
6
刘亚军.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J]
.甘肃理论学刊,2004(6):39-41.
7
陈卫东,方振华.
我国司法改革目标述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02(6):101-106.
8
何庆东.
如何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J]
.福建理论学习,2002,0(8):26-27.
9
韩玉芳.
学习理论要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J]
.红旗文稿,1999(2):14-16.
10
董世明.
党的十八大关于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贡献[J]
.廉政文化研究,2014,5(1):91-91.
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