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5
Review and Consider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6
-
1邯郸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互动性研究[J].社科纵横,2006,21(12):168-169. 被引量:6
-
2史旦旦,任梅.浙江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7-60. 被引量:3
-
3左家奇.先进制造业呼唤高技能人才培养[J].浙江经济,2005(15):32-33. 被引量:6
-
4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7(1):66-67. 被引量:57
-
5刘文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7,23(2):64-68. 被引量:24
-
6浩歌.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时不我待[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1-1. 被引量:7
-
7浙江省企业调查队.浙江经济若干问题调查与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8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 被引量:12
-
9冯晓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40-141. 被引量:17
-
10彭元.职教链要主动对接产业链[N].湖南日报,2008-10-20.
二级引证文献24
-
1穆晓霞.论高职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J].商业时代,2010(4):133-134. 被引量:6
-
2鲁广英,姚雪超.唐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教学研究[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7):93-93.
-
3李孟晋,韩庆艳,臧伟.安徽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194-195. 被引量:1
-
4匡长用,李春媚.新时期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以衡阳高职教育发展为例[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2):25-26. 被引量:1
-
5丁晖.对航天职业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2(15):193-194.
-
6朱剑昌.高职教育技术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19):212-213.
-
7刘新华,王冬琳,王利明,蒋从根.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93-98. 被引量:8
-
8曾绍玮.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7):9-11. 被引量:14
-
9郭德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共生发展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5):27-29. 被引量:1
-
10王忠昌.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6):75-78. 被引量:11
-
1张茂林.我国终身教育的制度缺失与制度安排[J].成人教育,2011,31(1):102-104. 被引量:5
-
2董仁忠,米如群.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制度缺失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12A):49-52. 被引量:8
-
3胡浩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8):130-132. 被引量:4
-
4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87-4289. 被引量:8
-
5万军.深化改革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商学院高职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7):11-13.
-
6高云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J].考试周刊,2009(32X):173-174. 被引量:2
-
7王永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突破四大瓶颈[J].四川统一战线,2015,0(5):5-5. 被引量:1
-
8董仁忠.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制度缺失剖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5-10. 被引量:1
-
9何小波.新建高职院校发展刍议[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13(6):60-61.
-
10彭三平.永川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时代教育,2016,0(8):94-9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