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脉书》臂五脉与手六经及其经穴主治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
4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Vessels and Six Meridians in Arm and Their Indication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千余枚竹简之后,其中的一批古医籍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些早于《内经》的医籍,为我们填补了此前文献的空白,弥足珍贵。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需要我们医家的投入,以便理清早期中医学术的面貌。文章就《脉书》臂五脉与《内经》手六经的异同,并结合《明堂孔穴》的主治症作具体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十一脉”比十二经脉少了一条手厥阴心包经。考证深入浅出,值得研究经络理论者参考。
作者
李鼎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1996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脉书》
臂五脉
手六经
经穴主治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1
1
刘朴.
西汉初期健康导引术式名称中哲学问题的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92-196.
被引量:4
2
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J]
.文物,1985(1):9-15.
被引量:52
3
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佚书简介[J]
.文物,1975(6):16-19.
被引量:10
4
吴志超.
张家山汉简导引专著《引书》述探[J]
.体育文化导刊,1995(5):9-11.
被引量:5
5
刘钊.
关于马王堆和张家山出土医书中两个词语解释的辨正[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5):34-35.
被引量:5
6
高大伦.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名考释[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91-101.
被引量:9
7
彭浩.
张家山汉简《引书》初探[J]
.文物,1990(10):87-91.
被引量:23
8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释文[J]
.文物,1989(7):72-74.
被引量:24
9
连劭名.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初探[J]
.文物,1989(7):75-81.
被引量:27
10
连劭名.
江陵张家山汉简《引书》述略[J]
.文献,1991(2):256-26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周勇杰,宋白杨,顾漫.
利用出土文献研究《黄帝内经》综述[J]
.中医文献杂志,2018,36(6):67-72.
被引量:1
2
李雯,赵争.
张家山汉简古医书研究综述[J]
.中医文献杂志,2015,33(4):65-68.
被引量:2
3
李海峰,张如青,张显成.
出土文献与《内经》的经脉异名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126-1128.
被引量:2
4
胡小玉,任玉兰,徐钰棋,林小丁.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1268-12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朱蓉蓉,张如青,李海峰.
出土简帛中有关五官科病症的研究概述[J]
.中医文献杂志,2022,40(5):6-10.
2
黄柳杨,曾芳,周兴兰,梁繁荣.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足少阳经脉的循行演变[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1-94.
被引量:3
3
刘立安,王育林,黄俊伟,关澳,周立群,孟月.
纵横捭阖视角下若干针灸理论解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3):1134-1137.
被引量:1
4
郭少卿,金鹰,赵钰琦,许嘉隆,许丽.
针刺对肩周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及临床效果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7):83-86.
被引量:3
5
赵志恒,赵曼霖.
基于“经脉”内涵的“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之“脉”解[J]
.针灸临床杂志,2024,40(9):88-91.
6
傅平,樊效鸿.
揣穴臑俞诊疗头痛探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5):657-658.
被引量:2
1
胡玮璇,王卫.
“经主喘咳寒热”机理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4):677-678.
2
齐南.
从《内经》“七损八益”探人体衰老实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2):15-16.
3
孙学安,殷风新,杨金华.
五输穴临床应用心得[J]
.亚太传统医药,2007,3(4):34-34.
被引量:1
4
王令杰,孙响波,于妮娜,孟昭阳.
浅析黄芪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J]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2):97-98.
被引量:1
5
陈国清,韩玉琴.
张家山汉简《脉书》与五行学说[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2):2-4.
被引量:2
6
田小平,李瑛,马婷婷,梁繁荣.
经穴与非经穴效应比较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针灸,2008,28(12):907-909.
被引量:20
7
金永日.
《脉书》对中医理论体系影响之探讨[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5):10-12.
被引量:4
8
张鸥.
从“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探讨经穴主治及取穴规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27-227.
被引量:4
9
刘建民,李海棠.
《黄帝针灸甲乙经》论治妇科疾病浅释[J]
.国医论坛,2005,20(4):14-16.
被引量:6
10
吴中朝,杨兆民.
试论《足臂十一脉灸经》“皆灸×脉”对针灸治疗学的贡献[J]
.江苏中医,1989,10(12):19-21.
被引量: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