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4年第11期38-39,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7
-
1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719-722. 被引量:24
-
2戴正兴.教案:共同面对的话题——近年来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7):26-29. 被引量:9
-
3刘旭东.论教师职业的“去理论化”现象[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47-51. 被引量:8
-
4张树伟.备课:教育无痕的艺术[N].中国教育报,2005-05-26.
-
5大卫·阿彻凯特·钮曼.沟通与权利--反思行动实用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
6杨瑞芬.从生活的视角反思备课[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9):29-30. 被引量:1
-
7刘旭东.教师知识的批判与重建[J].当代教师教育,2008,1(1):62-66. 被引量:13
-
1高玉梅.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81-181.
-
2朱红伟.辩证处理好数学作业设计的几个关系[J].江苏教育,2008(10):31-33.
-
3上海市黄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情况调查课题组,李金钊,魏耀发.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备课情况调查[J].现代教学,2008(7):20-24.
-
4卞强.20%与80%的思考[J].江苏教育,2001(13).
-
5胡春梅.关注“三点”,追求有效课堂——《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2(10):52-53.
-
6黄永.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下旬),2011(4):17-17. 被引量:5
-
7林巧燕.用明确的课时观备完整课[J].陕西教育(教学),2009(7):14-14.
-
8胡金海.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0(1):118-119.
-
9刘从华,张善芬.教案应该怎样写[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53-55.
-
10徐金国.谈语文备课中的“三读”教材[J].新语文学习(教师),2009(2):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