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遏制历史的滥用
被引量:1
The Thoughts of Post-Modernism and to Keep the Abuse of History within Limits
出处
《探索与争鸣》
2004年第11期45-47,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同被引文献35
-
1张耕华.关于历史认识论的几点思考[J].历史研究,1995(4):96-110. 被引量:15
-
2赵吉惠.当代历史认识论的反省与重建[J].历史研究,1993(4):3-15. 被引量:13
-
3田晓文.“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批判[J].历史研究,1990(3):80-88. 被引量:5
-
4赵轶峰.历史认识的相对性[J].历史研究,1988(1):24-34. 被引量:9
-
5李振宏.论史家主体意识[J].历史研究,1988(3):3-19. 被引量:22
-
6李林.论史学主体认识的一致性[J].历史研究,1988(6):35-48. 被引量:3
-
7林璧属.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真理性[J].史学理论研究,1997(3):81-91. 被引量:13
-
8刘泽华,张国刚.历史认识论纲[J].文史哲,1986(5):28-37. 被引量:34
-
9张文杰.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J].世界历史,1984(2):66-70. 被引量:5
-
10张耕华.有关“历史事实”及其相关问题——兼与陈启能先生商榷[J].史学理论研究,1993(4):80-8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李振宏.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点想法[J].史学月刊,2023(9):118-126. 被引量:1
-
2王丁.刘泽华与历史认识论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1(1):121-132. 被引量:2
-
3周祥森.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之缘起与定义之纷争(上)——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一[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90-96.
-
4周祥森.新时期理论历史学发展的代表作——评李振宏、刘克辉著《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6. 被引量:1
-
5卓立.论历史事实的概念及其理论误区——关于重建客观史学理论基础的反思[J].史学月刊,2014(5):105-118. 被引量:8
-
6刘艳.西方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与“大历史”的兴起[J].史学月刊,2015(9):28-39.
-
7朱继军.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与“反应”——以《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一书为讨论中心[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6(10):44-48. 被引量:2
-
8李富强,高倩,吴晗清.历史认识论视角下中国科技史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4):193-196.
-
9张玉翠.近十年国内历史认识论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19(6):109-120. 被引量:1
-
10郭震旦.启蒙·实践·改革——刘泽华史学研究的三个关键词[J].天津社会科学,2021(6):135-142.
-
1王杰.深化“两翼”:拓展孙中山研究的新面向[J].团结,2016(2):66-69.
-
2石坚平.历史·哲学与史学研究——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64-68. 被引量:1
-
3蒋骁飞,橙作.最漂亮的皇冠[J].文学少年(中学),2015,0(4):5-5.
-
4彭刚.叙事主义史学理论概说[J].历史研究,2013(5):32-42. 被引量:17
-
5不敬畏党史是一种背叛[J].党课,2011(6):44-44.
-
6桑林峰.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J].理论导报,2011(4):21-21.
-
7为官要敬畏党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94-94.
-
8王纪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地域文化研究要注意的一个理论问题[J].东南文化,2003(11):6-12.
-
9王纪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地域文化研究要注意的一个理论问题[J].东南文化,2003,0(1):6-12.
-
10张天平.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创造性思维的启发[J].中国民族博览,2015(6):129-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