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
被引量:
3
On the Changes of Natural Phenomena in Qu Yuan's Poet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物象"群落的出现是屈原诗歌的一大显著特点,也是其与《诗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它展示了文学抒写重心、抒写手段的一次重大变化。屈原天才地继承了远古文化中物与象的原发生机,在中土文化与南土文化的相摩相荡中,实现人与自然、历史的友好对话。自屈原后。
作者
何光顺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1-76,共6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屈原
诗歌
物象
天人合一
物文合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1
李诚.
论屈赋神话传说的图腾色彩[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4(2):27-35.
被引量:4
2
李坤.
美人·香草·性——试谈屈原《湘夫人》中“性”的暗示[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24(4):64-68.
被引量:1
3
杨义.
“北方文学”的宏观价值与基本功能[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1-6.
被引量:8
4
姜亮夫.
《楚辞通故》选录[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8(3):47-55.
被引量:1
5
蒋方.
“女媭”之角色及其意义探析[J]
.文学遗产,1999(3):109-112.
被引量:3
6
梅琼林.
《离骚》:原型追索——兼论求女之本真意涵[J]
.学术月刊,1998,30(5):107-1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何光顺.
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71-76.
被引量:3
2
刘达科.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68-72.
被引量:2
3
吴秀明,蒋青林.
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评《李自成》后两卷的艺术成就兼谈历史小说的典型观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82-87.
被引量:8
4
杜李.
浅论中国鄂西南散文话语的精神特质与艺术建构[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4):113-117.
被引量:1
5
刘邦奎.
西部散文作家的“边陲意识”[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04-10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3
1
梅桐生,刘中黎.
论《离骚》“求女”情节的深层文化心理[J]
.贵州文史丛刊,2003(2):35-39.
被引量:3
2
刘达科.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68-72.
被引量:2
3
吴秀明,蒋青林.
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评《李自成》后两卷的艺术成就兼谈历史小说的典型观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82-87.
被引量:8
4
刘中黎.
论《离骚》求女情节的“怀母”原型[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77-79.
被引量:1
5
杜李.
浅论中国鄂西南散文话语的精神特质与艺术建构[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4):113-117.
被引量:1
6
刘邦奎.
西部散文作家的“边陲意识”[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04-108.
被引量:1
7
王志忠.
屈赋与中原文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4):124-133.
8
郑海涛,赵欣.
有关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编撰的几个关键问题[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3-126.
被引量:1
9
李进宁.
《楚辞》神话百年研究述评[J]
.文艺评论,2015(8):26-31.
被引量:1
10
邱颖.
浅论元代少数民族文士的疏野词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91-93.
同被引文献
12
1
王红旗.
屈原本是巴族人 楚辞得益巴人歌[J]
.文史杂志,2003(6):16-19.
被引量:3
2
刘达科.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68-72.
被引量:2
3
吴秀明,蒋青林.
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评《李自成》后两卷的艺术成就兼谈历史小说的典型观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82-87.
被引量:8
4
左丘明.《国语》,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274-275页.
5
陈思苓.《“朕皇考伯庸”考辨》,《屈原研究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93页.
6
饶宗颐.《楚辞地理考》(卷上),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7页.
7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38-39页.
8
柏拉图.《伊安篇》,《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第53页.
10
海德格尔,2006年.《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
引证文献
3
1
何光顺.
神性的维度--试论《离骚》的“他在”视域[J]
.南京社会科学,2011(1):135-142.
被引量:4
2
李树军.
屈原“楚辞”与《诗经》中的远行意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1):54-59.
被引量:1
3
杨义.
“北方文学”的宏观价值与基本功能[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1-6.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何光顺.
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71-76.
被引量:3
2
刘达科.
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侧议[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68-72.
被引量:2
3
吴秀明,蒋青林.
走向最后的历史主义典型化写作——评《李自成》后两卷的艺术成就兼谈历史小说的典型观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82-87.
被引量:8
4
杜李.
浅论中国鄂西南散文话语的精神特质与艺术建构[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4):113-117.
被引量:1
5
刘邦奎.
西部散文作家的“边陲意识”[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04-108.
被引量:1
6
郑海涛,赵欣.
有关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编撰的几个关键问题[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3-126.
被引量:1
7
邱颖.
浅论元代少数民族文士的疏野词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91-93.
8
段平山.
当代文学中的西部情结[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01-107.
9
何光顺.
当代诗歌神性写作的复兴——黄礼孩新诗集《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的他在视域[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8,9(1):120-128.
10
罗小凤.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神性书写[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6):154-160.
被引量:1
1
黎远方.
试论屈原赋中的鸟[J]
.河池学院学报,1987,19(4):33-37.
2
刘畅.
楚雨含情皆有托——论李商隐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8):92-94.
被引量:2
3
伍大荣.
屈原诗歌的故土情志[J]
.船山学刊,2001(3):38-40.
被引量:1
4
宋阿娣.
壮烈悲伤的屈原诗歌[J]
.昌吉学院学报,2002(2):16-17.
5
韦思.
屈原诗歌叙事性抒情艺术简论[J]
.怀化学院学报,1986,0(1):30-35.
被引量:3
6
郝秀荣.
试论屈原诗歌中昆仑山的涵义[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6):15-16.
7
王敏.
屈原诗歌的特征略论[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2-22.
被引量:1
8
柯七仙.
浅析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62-64.
9
肖献军.
《柳毅传》原发生地考辨[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107-113.
被引量:4
10
鲜于煌.
试论少数民族对中国伟大诗人屈原诗歌的重大影响[J]
.民族文学研究,2000,18(2):65-69.
被引量: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