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术审美内涵的地域性特质及变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4
出处
《内蒙古艺术》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Inner Mongolia Art
同被引文献14
-
1王杰.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与文学学科的文化实践——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初步研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2-8. 被引量:24
-
2蓝高汉.巴马:长寿之乡在跨越[J].中国民族,2000(12):50-50. 被引量:1
-
3张继民.长寿之乡巴马探秘[J].记者观察(上),2004(1):32-33. 被引量:1
-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5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02-19.
-
6季羡林.走向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丛书)总序[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
7罗远玲.[D].广西师范大学,.
-
8徐海屏.民歌:遥远而生疏的山野之音,2004(33).
-
9李德勤.中国区域文化[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
10吕霞.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民歌的审美意蕴[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100-1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覃绍峰.桂西山区壮瑶民族老人长寿的启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9):66-68.
-
2唐振宇,覃绍峰.浅析广西巴马少数民族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2):74-76. 被引量:2
-
3张国兵,伍业光,张春林,李志彬,黄元姣.农村与城市80岁以上成功老龄人群生物学指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452-454. 被引量:1
-
4覃绍峰.浅谈广西巴马壮瑶族百岁老人的养生与和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5):75-77. 被引量:5
-
5秦海燕.巴马长寿现象的文化阐释[J].传承,2011(9):62-64. 被引量:6
-
6赵洪.土家族民歌狂欢特色的价值及传播局限与建议[J].北方文学(中),2012(2):29-30.
-
7唐振宇.巴马长寿现象与壮医养生保健[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85-1786. 被引量:7
-
8伍业光,黄元姣,张国兵,张春林.广西巴马地区与南宁市80岁及以上健康老年人的血清蛋白质谱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1):1031-1034.
-
9杜茂生,李勤.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山西杏花村汾酒文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1):64-66. 被引量:1
-
10唐振宇,庞宇舟,蓝丽霞,李永亮.壮医养生法则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21-22. 被引量:8
-
1范迪安.支点与指向福建当代艺术的地域性特质[J].艺术界,2001,0(2):72-100.
-
2李茜茜.论文艺美学的规范化和开放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6):130-131.
-
3宋生贵.民族艺术审美内涵的地域性特质及变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J].阴山学刊,2004,17(3):5-11. 被引量:9
-
4杨婷.陕北民歌中最常见的几种演唱技巧探析[J].作家,2009(4):234-234.
-
5徐康荣.翩翩英才门德尔松[J].音乐爱好者,2006(9):51-53.
-
6周海宏.从“不美”到“不是”艺术的底线[J].艺术评论,2004(3):9-12. 被引量:6
-
7邱美琼.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趣”与“机趣”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33-37.
-
8郑冬冬.河南民间美术中的审美资源与地域性特质[J].艺术品鉴,2015,0(3):94-95.
-
9维瓦尔第《四季》的神话——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亚洲巡演[J].音乐爱好者,2006(4):72-72.
-
10谢芳琳.被忽略的宋以前的四川书法家[J].巴蜀史志,2009(2):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