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披露与金融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信用与交易紧密相连。交易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但交易在时间和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一些人(委托人或代理人)为了自利而掩盖偏好,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信用问题。以金融市场为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穆西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
信用制度
分类号
F830.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蒋海.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J]
.财经研究,2002,28(2):26-29.
被引量:105
2
刘静 等.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思考[Z].中华会计网校,2004-01-01..
3
史美伦.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信用制度和诚信问责机制[N].上海证券报,2002-12-18.
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3..
5
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
[美]O.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蒋海,温思美.
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J]
.金融研究,1998(9):19-25.
被引量:28
4
谢平,许国平,李德.
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J]
.管理世界,2001,17(1):125-131.
被引量:37
5
吴联生.
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
.经济研究,2001,36(2):77-85.
被引量:142
共引文献
116
1
吴新华.
建筑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
.基建优化,2007,28(5):66-68.
被引量:3
2
杨芳.
诚信建设——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88-89.
3
殷翔.
论医疗服务中的制度均衡[J]
.社科纵横,2005,20(1):61-62.
被引量:2
4
吴向鹏.
信用缺失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重构[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47-50.
5
周振娥,任丽霞.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J]
.经济师,2004(7):25-26.
6
黄儒靖.
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J]
.经济问题探索,2004(8):83-85.
被引量:12
7
蓝虹,穆争社.
商业银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5
8
廖成林,乔宪木,靳军.
政府监管下的市场交易人行为选择博弈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8):148-150.
被引量:3
9
高洁.
论电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的构建[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35-39.
被引量:3
10
张宗新,郭明新.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缺失与信用制度重构[J]
.经济体制改革,2004(6):128-13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郭文义.
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
.福建金融,2002(8):9-10.
被引量:11
2
桂昶,李丹.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急需建设信用体系[J]
.当代经济,2002(9):35-35.
被引量:2
3
张双英.
建立规范的金融信用体系[J]
.经济论坛,2002(22):12-12.
被引量:1
4
周再清,彭建刚.
论构建中国金融信用[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3):9-11.
被引量:5
5
刘英娟.
完善金融信用的几点思考[J]
.大庆社会科学,2003(5):38-3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魏英梅.
我国金融信用缺失及防治问题探讨[J]
.全国商情,2006(3):71-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姚冬梅.
信用机制——金融风险的防火墙[J]
.中国商界,2009(5):275-276.
2
赵园园.
金融信用之法律制度支撑——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
.特区经济,2008(6):226-228.
被引量:1
3
李宏伟.
论我国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构建[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62-66.
1
陈捷.
浅议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构成、特征及防控[J]
.消费导刊,2015,0(11):191-191.
2
刘士余.
秉承包容与创新的理念 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关系[J]
.清华金融评论,2014,0(2):20-23.
被引量:48
3
王征.
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与健康发展[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3(4):4-6.
4
陈蕾.
内幕交易认定剖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3):80-84.
被引量:4
5
欧纯智.
我国基层征纳寻租交易构成的机理分析[J]
.财政研究,2014,30(6):14-17.
被引量:8
6
刘纪.
网上银行信息披露研究[J]
.金融电子化,2010(2):90-91.
7
光大巨额索赔恐难以兑现[J]
.时代金融,2013(10):10-10.
8
朱丽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3):24-24.
9
金勇德.
全球场内金融衍生品发展趋势[J]
.现代金融,2007,0(12):7-8.
被引量:1
10
黄勇.
对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07,0(2):82-83.
中州学刊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