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析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批判理论本身建立的支点是什么 ?它如何证明自己是理性的表达而不是情绪性的宣泄或意识形态 ?这是批判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对实证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关于“认识与兴趣”的理论以及“沟通行为”理论 ,希望以此确立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基础 ,进而克服早期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作者
伍学军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天津商学院法政学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56-58,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社会批判
方法论
“认识与兴趣”
“沟通行为”
批判理论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2
哈贝马斯著 李黎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学林出版社,1999..
3
哈贝马斯 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206页.
共引文献
107
1
朱士群.
认真对待传统:从诠释学的观点看[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23-26.
被引量:5
2
陈筠泉.
劳动价值与知识价值[J]
.哲学研究,2001(11):6-9.
被引量:8
3
张亮.
“否定的辩证法”与尼采[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5):82-87.
4
高鸿钧.
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J]
.中外法学,2002,14(6):742-747.
被引量:23
5
俞吾金.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J]
.哲学研究,2002(11):16-21.
被引量:61
6
潘自勉.
在价值与规范之间[J]
.哲学研究,2005(1):88-92.
被引量:10
7
黄宝玖.
国家能力:涵义、特征与结构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04(4):68-77.
被引量:57
8
任平,王建明,王俊华.
游戏政治观——后现代政治哲学分析[J]
.江海学刊,2001(5):86-89.
被引量:9
9
黎炳盛.
有限政府的有效性与合法性[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5):40-43.
被引量:18
10
门洪华.
论国际机制的合法性[J]
.国际政治研究,2002,23(1):131-13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
1
陈桂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1):8-10.
被引量:66
2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2006,27(1):3-9.
被引量:361
3
宁虹,胡萨.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
.教育研究,2006,27(5):10-14.
被引量:77
4
陈美玉.经验权威与师资生学习之研究.研习资讯,1998,(3).
5
J.哈贝马斯.再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李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
叶澜.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报告[G]//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3.
引证文献
1
1
王有升.
教育改革情境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反思[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春影,石中英.
布迪厄社会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影响:回顾与评论[J]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8):38-47.
被引量:35
1
王湖滨.
试论管理者沟通行为的优化[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64-68.
2
田瑞华.
领导有效沟通的意、位、距[J]
.领导科学,2009,0(24):26-27.
3
谢苏.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代公共关系的新使命[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56-59.
被引量:2
4
刘忠群,刘高峰.
浅析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2-93.
被引量:10
5
袁春云,刘杰.
试论网络对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06-108.
6
冉昌光.
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14-18.
7
蔡依璐,李杭东.
基于“微传播”视角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行为效应分析[J]
.新闻传播,2014(5):319-319.
8
周玉黍.
BLOG使用对人际友情的影响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2):50-57.
被引量:4
9
赵滕.
领导者有效沟通行为的TA理论视角分析[J]
.理论界,2012(6):175-178.
10
王广礼.
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理论与操作(二)[J]
.中外企业文化,1996(12):9-11.
天津社会科学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