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楚地名中“陵”的文字学解释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陵”字在古文字材料中,常常用为地名后缀。楚地名称“陵”者,有“襄陵”、“江陵”、“陵”等。“陵”字的古文字中写法近于“陲”,而用为“陵”。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见仁见智,澄清这个问题,对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
洪甦
机构地区
渤海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
编号:2021401114。
关键词
楚国
地名
陵
文字学
历史地理学
古文字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殷涤非,罗长铭.
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J]
.文物,1958(4):8-11.
被引量:55
2
黄盛璋.
楚铭刻中“陵、陲”的考辨及其相关问题[J]
.安徽史学,1984(1):41-46.
被引量:1
3
李学勤.
战国题铭概述(下)[J]
.文物,1959(9):58-61.
被引量:25
4
于省吾.
“鄂君启节”考釋[J]
.考古,1963(8):442-447.
被引量:40
5
郭建邦.
河南襄城出土一批古代金币[J]
.文物,1986(10):87-90.
被引量:15
6
黄盛璋.
战国“江陵”玺与江陵之兴起因沿考[J]
.江汉考古,1986(1):34-42.
被引量:7
7
郭沫若.
关于鄂君启金的研究[J]
.文物,1958(4):3-6.
被引量:27
8
商承祚.
战国楚帛书述略[J]
.文物,1964(9):8-22.
被引量:47
9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1—12期目录索引[J]
.文物,1958(12):64-72.
被引量:9
10
李学勤.
楚国夫人玺与战国时的江陵[J]
.江汉论坛,1982(7):72-7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214
1
左朋.
周代符节制度考述:以出土文物为中心[J]
.形象史学,2024(2):73-105.
2
曹锦炎.
古玺的形制、分类与使用[J]
.西泠艺丛,2021(2):19-30.
被引量:2
3
张振谦.
庚壶再考[J]
.中国文字学报,2019(1).
4
王红星,朱江松.
江陵城、南郡城、荆州城辨正——以考古资料为中心[J]
.历史地理研究,2020(2):52-62.
被引量:5
5
陳民鎮.
饒宗頤先生與簡帛學研究[J]
.简帛,2022(1):241-257.
6
聂菲.
湖北出土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代漆器研究[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4(1):278-296.
7
罗运环.
李学勤先生与楚文化研究[J]
.出土文献,2020(2):139-149.
8
李家浩.
鄂君启节铭文中的“兔禾”[J]
.古文字研究,2018(1):155-162.
被引量:2
9
韦心滢.
上海博物馆藏三年易人令戈考[J]
.古文字研究,2018(1):291-298.
10
何余华.
出土文献用字差异与汉语量词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3(1):111-123.
1
吴振武.
《合》33208号卜辞的文字学解释[J]
.史学集刊,2000(1):20-23.
被引量:6
2
戴定九.
我国古代北方的陶枕艺术[J]
.上海工艺美术,2009(1):94-97.
3
何有祖.
2012年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J]
.简帛,2013(1):505-513.
4
罗培深.
《古代汉语》文选训诂商兑——对《诗经》几条注释的考析[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33-34.
被引量:1
5
芜崧.
湖北老江陵话的语音特点[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3):89-90.
6
王群生,吴菘.
江陵话中的“破”字句[J]
.荆州师专学报,1991,14(3):60-60.
7
洪飏.
“来牟”及其相关词形的文字学解释[J]
.汉字文化,2015(2):54-56.
被引量:1
8
邹金灿.
皇帝的谥号与庙号[J]
.南方人物周刊,2014(13):110-110.
9
李煜.
地名与年号同称辑论[J]
.学术研究,2007(6):139-142.
被引量:1
10
赵平安.
“达”字“针”义的文字学解释——从一个实例看古文字字形对于词义训诂研究的特殊重要性[J]
.语言研究,2008,28(2):62-65.
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