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4年第6期101-107,共7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二级参考文献4
-
1邓斌.侵占罪几个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4):92-96. 被引量:14
-
2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A]..载《法学前沿》第1辑[C].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80页.
-
3黄太云 滕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与适用指南》[M].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96页.
-
4《法学前沿》,1997年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第177页.
共引文献20
-
1张福德.论侵占罪的财产关系[J].河北法学,2002,20(3):35-38. 被引量:3
-
2张福德.论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J].河北法学,2002,20(5):153-156. 被引量:8
-
3于世忠.侵占罪立法比较与借鉴[J].当代法学,2002,16(2):115-117. 被引量:6
-
4叶希善.侵占遗忘物和盗窃遗忘物的区别新议——修正的二重控制论[J].法学,2005(8):51-56. 被引量:10
-
5黄亦飞.侵占罪中“拒不退还或交出”的认定和评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6):134-135.
-
6退伍兵[J].人力资源,2006(08X):76-76.
-
7顾文虎.侵占罪司法适用两个疑难问题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6,21(6):132-136.
-
8许兆伟,朱仁政,史宝伦.论侵占罪的若干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43-47. 被引量:2
-
9黄祥青.论刑法上财物控制关系的认定[J].人民司法,2006(12):34-40. 被引量:9
-
10谢晖.论侵占遗忘物、埋藏物[J].前沿,2007(11):155-157.
同被引文献28
-
1周光权.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2,24(3):124-141. 被引量:90
-
2张明楷.骗取自己所有但由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构成诈骗罪——对《伪造公章取走暂扣车辆是否构成诈骗罪》一文结论的肯定[J].人民检察,2004(10):26-32. 被引量:36
-
3于世忠.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111-116. 被引量:16
-
4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05,22(5):69-81. 被引量:115
-
5魏东.侵占罪犯罪对象要素之解析检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52-58. 被引量:10
-
6[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377页.
-
7[日]木村龟二 顾肖荣译.《刑法学词典》[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49页.第350页以下.第327页.
-
8[日]曾根威彦著.《刑法学基础》.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0页.
-
9[日]曾根威彦 黎宏译.《刑法学基础》[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第99页,第102页,第107页.
-
10曾广龙.“违章摩托被扣押自己偷回也犯法”.《检察日报》2006年5月8日.
二级引证文献6
-
1赵秉志,周国良.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法学,2007(1):175-190. 被引量:6
-
2黄晓平.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辨析[J].中国检察官,2010(2):3-6. 被引量:5
-
3冯春萍,张红昌.财产罪的保护法益探究[J].法学杂志,2012,33(12):45-49. 被引量:4
-
4郝博.“监守自盗”行为在实务中的认定——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区分[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24):221-222.
-
5杨绪峰.占有的交替:实务反思与规则塑造[J].中国法律评论,2023(4):101-114.
-
6张红昌.体系与问题交融下民刑交叉案件的谦抑性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15-23.
-
1付雪玉.关于抛弃行为几个问题的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2):56-58. 被引量:2
-
2李向阳.干部管理工作发展趋势浅析[J].党建研究,1997,0(9):32-33.
-
3孔力.他就是“李向阳”[J].侨园,2011(8):7-9.
-
4樊兴兰.是谁抛弃了她们[J].农家女,2005(10):7-8.
-
5乔世凯.弃宠伤人 原主担责[J].当代工人,2010(24):28-29.
-
6青冥.遗弃了,请别来烦我[J].当代工人,2010(24):28-29.
-
7刘芬.奇异的图片[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6(11):47-47.
-
8胡张生,赵笃玲.「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学习邓小平有关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论述[J].新长征,1996(12):13-14.
-
9贺延光.老张生倦读西厢[J].瞭望,1992(16):36-36.
-
10张生军.加强人大监督的思考[J].人大研究,1996(9):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