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公共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
黄明毅
机构地区
三明学院公共基础部
出处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Journal of Ningde Teachers'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精读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语篇教学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王开玉.
走出语言系统:由“外”向“内”——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22-24.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曹文.
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3):12-16.
被引量:268
2
董亚芬.
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作贡献[J]
.外语界,1997(2):20-22.
被引量:93
3
刘爱真.
关于研制大学英语文化因素细目表的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4-45.
被引量:27
4
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A]..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21.
6
Byram, M. Culture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M ].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9.
7
Samovar,L.A. Porter, R.E. and Stefani,L.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M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8
Stern,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9
翟象俊等.大学英语(精读1-4册)(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
谭志明王平安.英语强化培训中的文化融入[A].陈建明谭志明(主编).语文与文化多学科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46
1
董翌.
跨文化交际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推动力[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186-187.
被引量:1
2
涂东琼,朱秀珍.
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52-154.
被引量:9
3
杨桦.
英汉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108-111.
被引量:2
4
陈帆.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3):80-81.
5
董晓波.
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30-131.
被引量:34
6
李学美,赵莉.
鸟瞰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75-77.
被引量:1
7
石进芳,刘庆雪.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文化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3):143-146.
被引量:3
8
徐莺.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J]
.机械职业教育,2007(7):54-55.
9
郑丽.
浅说中西文化的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59-60.
10
梁琦慧,谢雨利.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2):123-1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2
1
吉哲民,李冬梅.
浅谈中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J]
.外语界,2001(3):15-18.
被引量:69
2
杨莉.
论“交际语言教学”及其现实意义[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1):105-107.
被引量:2
3
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J]
.外语研究,1992(2):3-10.
被引量:162
4
王惠昭.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36-38.
被引量:160
5
费广会.
浅谈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课前导入[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55-57.
被引量:4
6
蒋丽萍.
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39-41.
被引量:78
7
赵飞,魏春岚.
浅析语言交际能力及其对我国语言教学的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130-131.
被引量:1
8
祁光颖.
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模式探索[J]
.继续教育研究,2008(2):104-106.
被引量:2
9
伏建平.
重新探析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8,24(3):56-58.
被引量:3
10
黄彦玲.
论诗歌欣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3(4):117-118.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罗钦志.
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09,0(19):15-16.
2
彭雁萍.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探微[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周晓航.
大学英语精读课前导入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活动形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4):98-99.
被引量:2
2
李景光.
多媒体条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3):134-135.
被引量:1
3
夏云宏.
浅析高级英语课前导入[J]
.科教文汇,2009(30):172-172.
4
罗怡.
大学英语课前导入之我见[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121-122.
被引量:2
5
佟春迪.
情境认知理论在英语课堂导入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2(9):244-245.
被引量:1
6
于超.
大学英语精读课前导入环节教学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2):150-150.
被引量:5
7
杜娟.
人格同英语口语沟通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2):155-157.
被引量:1
8
牛跃辉,王金凤.
课前导入活动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6):148-149.
被引量:1
9
黄秋洁.
试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前导入环节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J]
.时代教育,2014(11):173-173.
被引量:1
10
李晓丽.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课前导入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13,0(20X):131-132.
1
王红梅.
公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输入和输出并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
.平原大学学报,2003,20(2):73-74.
被引量:2
2
杨中华.
对高职公共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0(S2):212-212.
3
刘月.
创建利于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7):385-385.
4
李红艳.
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调查分析[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4):57-59.
被引量:11
5
耳濡目染 言传身教——奋进中的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外语系[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6
陈婕.
整体式语言观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99-101.
7
苏叶兰.
互联网对大学英语课外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一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J]
.知识窗(教师版),2010(2X):66-68.
8
曾传咏.
转型发展形势下公共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以云南丽江师专为例[J]
.科教导刊,2016(9X):83-84.
9
毕丽华.
高职公共大学英语课程说课内容研究及说课案例[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1Z):81-83.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