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归生活:德育改革与创新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
2
Return to life:Orienta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Moral Edu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告诉我们 :德育濡化在生活世界中 ,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从生活和德育的辩证关系中 ,才能正确探求德育发展的趋势 ,建设全新的德育实践课程 。
作者
张炳生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45,共4页
基金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子课题"陶行知德育理论与新世纪我国德育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编号 :TSW2 1 0 2 )
关键词
高校
价值取向
生活德育
陶行知
回归生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05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鲁洁.
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
.教育研究,2002,23(1):3-9.
被引量:20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杨大春.
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
.哲学研究,2001(7):54-60.
被引量:33
2
杜威著 孙有中等译.新旧个人主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2.
3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4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9—200.
5
马克思恿格斯全集(2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12.
6
R.H.H.ersh德育模式[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84.
7
尾关周二.共生的理想.现代交往与共生、共同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115.
8
H.加登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294.294.295-296.
9
别列嘉耶夫.论人的使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77.
10
鲁洁.
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0,21(7):3-10.
被引量:312
共引文献
205
1
储招杨.
走向幸福生活:新时代我国德育目的生活化取向的实现进路分析——兼论新加坡德育目的对我国的启示[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100-106.
2
高德胜.
爱与超越——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两个关键支点[J]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2):19-31.
被引量:4
3
闫闯.
后疫情时代灾难化思维的教育干预——兼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灾难化思维的发生与后果[J]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1):268-285.
4
向术溯,程红艳.
学校教育“麦当劳化”及其超越[J]
.教学与管理,2020,0(1):1-4.
被引量:4
5
陈富国,陈付龙.
论伦理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10-114.
被引量:2
6
唐彰新.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问题归因[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0):44-45.
被引量:2
7
刘丽惠.
中国传统道德的生成路径及其启示[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57-59.
8
朱观明.
从陶行知的师生观看新时期的师生关系[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70-74.
被引量:3
9
杨淑萍.
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18-120.
被引量:19
10
沈春光.
浅谈高校德育与现代意识的对接[J]
.宿州师专学报,2003,18(1):91-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杨淑萍.
论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18-120.
被引量:19
2
朱小蔓,其东.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
.教育研究,2005,26(3):3-12.
被引量:136
3
刘志山.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136-140.
被引量:68
4
刘志山.
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33.
被引量:21
5
刘志山.
对传统的格式化道德教育的反思与超越[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45-48.
被引量:7
6
王洪雷,王青.
道德教育方式向生活的回归——来自康德与杜威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43-47.
被引量:3
7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0.
8
董卿,巍然.400万“网瘾少年”沉迷网游[N].大众日报,2009-03-12.
9
符德新.德育-教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4-06-04.
10
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80.
引证文献
2
1
刘志山,胡跃娜.
道德教育贴近生活的发展路向[J]
.教育科学研究,2010(4):57-60.
被引量:5
2
张雷.
回归生活世界:网络文化境遇下学校道德教育新取向[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8):65-6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志山,李燕燕.
约翰·格雷的多元价值观念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103-105.
被引量:2
2
韩苗苗.
加强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4):149-149.
3
曾兆鹏.
谈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1):81-81.
4
杨金娟.
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J]
.新课程(下),2013(4):83-83.
5
梁其劳.
结合民族文化公益活动,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
.考试周刊,2014,0(90):166-167.
被引量:1
1
何文秋.
寓德育于社会生活之中——实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探索[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7):134-134.
被引量:1
2
余克亮.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128-128.
被引量:1
3
杨佳.
生活德育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新校园(中旬刊),2015,0(3):15-15.
被引量:1
4
俞树彪.
高校德育实践课程的思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1):37-41.
被引量:4
5
周密.
试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濡化功能[J]
.青海社会科学,2005(3):150-154.
被引量:3
6
关雅囡,李莉.
试论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统领作用[J]
.科教文汇,2011(34):17-17.
7
陈琴.
初中化学“德美一体”教学模式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2014(29):92-92.
被引量:2
8
李静婧.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我国中小学主题班会中的实践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4):85-86.
被引量:1
9
杨文超.
《三字经》的审美濡化思想探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8):138-139.
被引量:1
10
张湘君.
高校教育探索——大道教育重在毫末之端[J]
.科技视界,2016(6):250-251.
被引量:1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