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今日民族》
2004年第11期48-50,共3页
Ethnic Today
同被引文献8
-
1邵航,田至美.中国峡谷旅游的产品类型与开发模式[J].资源与产业,2007,9(5):41-44. 被引量:8
-
2杨少龙,张云莲,李祥福.怒江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74-78. 被引量:5
-
3郭凯峰,邓莹,吴永莹.基于特色资源的生态脆弱区旅游发展分析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大峡谷旅游区”为例[J].旅游研究,2009,1(3):6-14. 被引量:7
-
4李益敏,蒋睿.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6):131-134. 被引量:43
-
5明非,罗志蓉.怒江峡谷社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学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0(12):107-109. 被引量:9
-
6方起东,祝炜平.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2):68-71. 被引量:21
-
7林辰,吴小根,丁登山.峡谷旅游开发研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67-70. 被引量:17
-
8赖坤,冯学钢.我国峡谷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战略初探[J].人文地理,2004,19(2):56-59. 被引量:25
-
1蒿枝.走进怒江大峡谷—怒江州工会工作记事[J].时代风采,2009(10):12-17.
-
2杜宇新.永远的安重根——序中流叙事长诗《安重根之歌》[J].北方文学,2010(3).
-
3张汉云,熊秀兰.失落与拯救——关于怒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民族,2009(1):42-43.
-
4高瑞春.少数民族文化的后发作用与怒江州小康社会的建设[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26(5):68-73.
-
5苏北乃禾.野性怒江[J].西部论丛,2004(3):46-47.
-
6王琦(文/图),骆明.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J].旅游,1998(12):3-7.
-
7杨佐琪.感受三江并流[J].乡音,2008,0(2):54-54.
-
8李东.小凉山里的普米人家[J].新西部,2001(1):38-38.
-
9洪卫东.火把节探源[J].中国民族,2004(1):64-66.
-
10闭月明.聚会普米“情人节”[J].新西部,2002(11):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