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移·迷恋·徘徊——对王安忆9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4,共7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6
-
1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跋》[A]..《纪实和虚构》[C].,.第465页.
-
2王安忆.《香港的情和爱》[A]..《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安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40页.
-
3周新民,王安忆.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好的形式——王安忆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3(3):33-40. 被引量:41
-
4[3]王安忆《纪实和虚构》第393、465、36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
5王安忆《香港的情和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安忆》第4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
6王安忆《长恨歌》第255页,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40
-
1康烨.论王安忆的劳动叙事及其审美形构[J].华夏文化论坛,2022(2):210-217. 被引量:1
-
2王书佳.《三恋》如何书写生命欲望[J].汉字文化,2019,0(20):89-90.
-
3赵卫东.当代文学反典型化思潮的一种文化解析——从王安忆对小说的命名谈起[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74-78. 被引量:1
-
4王东明.建立在回忆基础上的“参差的对照”——浅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王安忆的《长恨歌》[J].理论界,2005(10):164-165. 被引量:2
-
5李淑霞.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平民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11-114. 被引量:2
-
6王海燕.客体化世界的顺应与满足——也谈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缺憾[J].江淮论坛,2006(4):168-170.
-
7俞春玲.血链的牵绊与挣脱——论新时期家族小说性别叙事中的血缘意义[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4):60-63.
-
8俞春玲.新时期家族故事的叙事与性别——以四部代表性长篇家族小说为例[J].理论与创作,2007(2):64-68.
-
9程光炜.王安忆与文学史[J].当代作家评论,2007(3):4-15. 被引量:27
-
10宋炳辉.王安忆的世界文学视野及其小说观念[J].当代作家评论,2007(3):94-100. 被引量:4
-
1刘妍君.民族历史与精神反思——《百年孤独》与《爸爸爸》比较研究[J].飞天,2012(Z1):161-162.
-
2刘大先,李宏伟.我对现实有迟疑[J].创作与评论,2016,0(20):118-128. 被引量:2
-
3薄宁.《太阳照常升起》的狂欢化色彩[J].北方文学(中),2013(6):87-87.
-
4刘华.一个朋友眼中的陈世旭[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4,0(4):54-55.
-
5赵智.徐訏与基督教精神[J].船山学刊,2005(3):134-136.
-
6罗文静.深藏在秘密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灼人的秘密》的心理分析片段[J].青年文学家,2014,0(12X):87-87.
-
7雷达.周介人的人格与文格[J].文学自由谈,2005(5):92-95.
-
8赵丹.《抄家》:精神的高地与沉重的反思[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25-29.
-
9王景科,崔凯璇.论鲁迅、史铁生独语中生命哲学之异同[J].山东社会科学,2004(11):43-46. 被引量:4
-
10仝一菲.论后现代文学的精神反思[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107-10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