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8-101,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5
-
1.《沙》[A]..《鲁迅全集》第4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18页.
-
2.《“题未定”草》[A]..《且界亭杂文二集》[C].,..
-
3.《大雪纷飞》[A]..《鲁迅全集》第5卷[C].,.第446页.
-
4《沙》,《鲁迅全集》第4卷第4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
5《"题未定"草》,《鲁迅全集》第6卷第350页.
同被引文献11
-
1孙郁.写作的姿态[J].文艺研究,2005(2):20-26. 被引量:3
-
2洪治纲.知识分子的另一种书写姿态——尤凤伟小说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2(6):111-122. 被引量:10
-
3南帆.曲折的突围——关于底层经验的表述[J].文学评论,2006(4):50-60. 被引量:50
-
4刘波.有关“底层书写”的几个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5-8. 被引量:4
-
5赵惠莲.胡学文小说的塞外地域文化特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4):67-67. 被引量:1
-
6李云雷.陈应松先生访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5):43-47. 被引量:22
-
7李志孝.转型时代的乡村底层人生——胡学文小说人物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4):35-39. 被引量:2
-
8胡学文.极地胭脂[J].中国作家(文学版),2000,0(11):183-204. 被引量:1
-
9胡学文.秋风绝唱[J].长江文艺,2000(1):8-20. 被引量:1
-
10赵惠莲.文化两难中的乡土书写——胡学文小说《失耳》《极地胭脂》赏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4):117-118. 被引量:1
-
1马琳.张爱玲探析女性生存意义的独特视角[J].科教文汇,2009(5):236-236.
-
2陈碧潺.当幸福来敲门[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2(6):51-52.
-
3毛时安.小人物·大时代·英雄气 读龚孝雄剧本《英雄结》[J].剧本,2012(4):82-83.
-
4戴柳媚.路过“谎言的世界”[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3):7-7.
-
5华天.从写日记看鲁迅的韧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5):95-95.
-
6刘蓉蓉.俗世中人的激情与平淡——论《两地书》中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J].丽水学院学报,2012,34(4):72-77. 被引量:1
-
7米切尔·恩德,何珊,刘晓明.犟龟[J].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2011(2):6-14.
-
8陆诣.寻常巷陌[J].翠苑,2007(1):79-79.
-
9李积伟.做一只永不停息的“蜗牛”[J].政工导刊,2014(1):71-72.
-
10横行胭脂.不要相信没有冒犯的生活[J].诗选刊,2011(3):1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