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的尺度”还是“人的尺度”——马克思美学思想一窥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7,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8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版[M].中央编译局,1995年.第46-47,46-47,46,46,46,47,47页.
-
2.《美学》第2期[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19,19,52,19页.
-
3[英]柏拉威尔 梅绍武等译.《马克思和世界文学》[M].三联,1980年.第5,115页.
-
4曹葆华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1册)[M].苏联国家艺术出版社,1957年.第226页.
-
5伊海宇译.《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民国七十九年.第55页.
-
6[10][11][12][13][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6-47、46-47、46、46、46、47、47页,中央编译局,1995年第2版.
-
7[6][15]《美学》第2期,第19、19、52、1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
8《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1册),第226页,苏联国家艺术出版社,1957年.曹葆华译.
共引文献7
-
1王金磊,杨军燕.试析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J].求实,2002(12):18-21.
-
2张静如,韩保卫.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J].中共党史研究,2002(2):27-31. 被引量:2
-
3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J].理论学刊,2002(4):8-11. 被引量:26
-
4张永清.改革开放30年作家身份的社会学透视[J].文学评论,2010(1):78-83. 被引量:12
-
5李强.人本主义: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的借鉴[J].甘肃社会科学,2002(2):101-102. 被引量:2
-
6孙伯鍨,刘怀玉.“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5):14-24. 被引量:60
-
7黄爱宝.辨析“以人为本”[J].社会科学,2001(11):30-33. 被引量:9
-
1吉砚茹.异化问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读[J].社会发展研究,2016,3(2):210-222. 被引量:1
-
2邓晶,谭玉龙.怀旧的心理学解构[J].新华月报,2009(7):72-73.
-
3陈光泰.世间自有真情在[J].中国摄影家,2010(12):96-99.
-
4王凯,贾兆颍.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J].才智,2010,0(1):186-186.
-
5贾澜.论真理的两重特性[J].宁夏社会科学,2001(4):27-29.
-
6张闯,葛彬超.劳动的本源性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一种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尝试[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1):188-197. 被引量:1
-
7叶冬娜.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价值理念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82-85.
-
8邓启龙.美学史上的丰碑-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2(4):14-20.
-
9王开国.“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与美学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29-231. 被引量:5
-
10何建华.试论宗教存在的人本根源[J].学术月刊,1996,28(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