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抑郁水平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 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抑郁水平的量化工具,结合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对226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的抑郁水平较高,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绝大部分落在轻度与中度范围;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证实体育锻炼在增进心理健康尤其在改善抑郁状况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
作者
王凤姿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200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Science of Social Psychology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抑郁
心理健康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2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左从现,王树明.
运动中情绪反应的研究与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71-473.
被引量:14
2
任未多.
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
.体育科学,1997,17(3):75-81.
被引量:190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姒刚彦,黄志剑,余水清.
关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及心理效益的初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3).
被引量:40
2
王树明,张静.
运动中的归因与情感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
.体育科学,1994,14(4):72-76.
被引量:6
3
王树明,祝蓓里.
运动中的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1996,19(6):336-339.
被引量:21
4
Solomon,R.C.Emotionandchoice.R.C.Solomon(Eds),Whatisanemotion?[M].N.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4.25-50.
5
R.Sarbin.Nativepsychology:Thestoriednatureofhumanconduct[M].N.Y.:Praeger,1986.123-128.
6
DeRivera,J.Thestructureofemotionalrelationship[J].InP.Shaver(Ed.),Review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everlyHills,CA:Sage,1984(5):116-145.
7
Weiner,B.Anattributiontheoryofachievementmotivationandemotion[J].PsychologicalReview,1985,92:548-573.
8
Vallerand,R.J.Antecedentsofself-relatedaffectsinsport:Preliminaryevidenceontheintuitive-reflectiveappraisalmodel[J].JournalofSportPsychology,1987(9):161-182.
9
Biddle&Hill.Relationshipsbetweenattributionandemotionsinalaboratory-basedsportingcontest[J].JournalofSportsSciences,1992(10):65-75.
10
DavisJ.M,centralandperipheralfactorsinfatigue[J].Journalofsportsscience,1995(13):49-54.
共引文献
202
1
李四化,李京诚.
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特异性实验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64-66.
被引量:5
2
诸杰,孙蔚,张晓娟.
从态度结构的角度分析高校大学生对体育专项课的选择[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S1):182-184.
被引量:4
3
唐智明,阎运运.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科学调控[J]
.体育学刊,2001,8(4):34-36.
被引量:22
4
高琴心,李阳.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问题及其培养对策的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133-136.
5
马秀梅.
职业女性因肥胖导致低自尊的体育锻炼干预[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8-102.
被引量:2
6
吴宝忠.
武术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4):53-54.
被引量:11
7
潘冬法,沈喆.
健身操锻炼对青年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57-61.
被引量:9
8
李薇,张丽.
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J]
.体育学刊,1999,6(5):97-99.
被引量:28
9
张凯.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影响[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221-223.
被引量:12
10
胡柏平,党延红,张换鸽.
对认知情绪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论体育健身价值的新提升[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2):21-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2
1
庞庆军,李银萍,齐立斌.
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68-671.
被引量:21
2
许毅,黄滢.
体育锻炼与知识女性自尊关系的实验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6):104-106.
被引量:3
3
黄志剑,姒刚彦.
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7,17(5):80-84.
被引量:64
4
张立.
一种简易监测运动强度和评定运动能力的方法─RPE等级值[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9(1):41-45.
被引量:28
5
何颖,徐明.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65-68.
被引量:93
6
何颖,季浏.
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中介变量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6-8.
被引量:34
7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
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4-148.
被引量:86
8
苏坚贞,季浏,徐波,毛坚刚.
身体锻炼影响中学生自尊的路径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2):54-56.
被引量:28
9
袁存柱.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44-46.
被引量:58
10
杨剑,季浏,田石榴.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80-83.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
1
林修全,黄子杰.
体育锻炼与心理效益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校医,2009,23(5):607-61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周成林,刘微娜,赵洪朋,彭传玉.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评定量表上海市常模的制订[J]
.体育科学,2011,31(9):51-56.
被引量:35
2
姜春平,王丹丹,王永.
冰雪运动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研究方法设计[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17-20.
被引量:3
3
李凌.
构建生态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7,39(5):1-8.
被引量:2
4
陈元欣,邱茜.
我国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居民获得感的时代意蕴、内涵特征、评价维度及其应用[J]
.体育科学,2020,40(9):14-25.
被引量:22
5
曾雨聪.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5):43-44.
6
郭丽,王学清.
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研究[J]
.体育世界,2017(9):85-85.
被引量:1
1
仵晓民.
浅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
.价值工程,2011,30(34):186-186.
2
邢燕.
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电子档案袋实施的最佳途径[J]
.黑龙江史志,2014(14):80-81.
被引量:1
3
杨宇,高峰杉.
小议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J]
.今日科苑,2009(14):222-222.
被引量:2
4
高延军.
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94-94.
被引量:1
5
张颖.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综合素质的提高[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4-56.
6
张子荣,王菲,李庆利.
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感受[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7):195-196.
被引量:1
7
杜建忠.
职校课堂教学中表扬与批评的心理效应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22):99-100.
被引量:2
8
白春永,刘彦文.
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效应分析[J]
.甘肃教育,2007(04S):4-6.
9
马长宇.
激励策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J]
.情感读本,2016,0(11):66-66.
10
周善良,李覃.
教学质量的量化分析新方法[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4(7):42-43.
社会心理科学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