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A_1、A_2型高粱雄性不育的细胞核遗传方式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研究以高梁为材料,观察A_1和A_2两种类型杂种F_1、F_2、BCF_1代的群体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控制A_1型杂种F_1代的细胞核育性基因数量或一对、或两对.当1对育性基因起支配作用时,F_1.代育性分离比例为3(可育)∶l(不育),BCF_1代为1(可育)∶1(不育).当两对育性基因起支配作用时,F_2代育性分离比例为15(可育)∶l(不育).有时呈9(可育)∶7(不育),BCF_1代为3(可育)∶1(不育).9∶7之比是衣试验首次观察到的.试验同时查明,A_2型雄性不育的细胞遗传方式酷似A_1型,即是说其育性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数量为1对或2对,F_2代群体育性分离比例与A_1型的大体相似.然而,在某些材料里,A_2型杂种F_2代的育性表现都与A_1型的不尽相同.说明两种不育诱导胞质对不同恢复材料的育性反应存在差异.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22

  • 1侯荷亭.我国高粱的生产布局及其利用前景[J].科技导报,1997,15(7):51-52. 被引量:2
  • 2陈悦,孙贵荒,石玉学,FredR.Miller.部分高粱转换系与不同高粱细胞质的育性反应[J].作物学报,1995,21(3):281-288. 被引量:7
  • 3赵淑坤.胞质多元化在高粱杂优利用中的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1997(1):36-39. 被引量:13
  • 4陈学求.中国高梁胞质雄性不育系“吉农105”的育成简报[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9,11(4):104-104.
  • 5胡洪凯.“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及其应用研究(Setaria italica)[J].作物学报,1993,19(3):208-216.
  • 6钱章强.高粱A1型质核可作雄性不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8,(2):49-52.
  • 7鲍文奎.植物雄性不育的综合理论和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1982,(1):32-36.
  • 8张福耀 张桂香 白志良.高粱非买罗细胞质A2,A3雄性不育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7,2(1):31-36.
  • 9马鸿图.高粱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3197A育惟遗传的研究.沈阳农学院学报,1979,(1):29-36.
  • 10胡洪凯,作物学报,1993年,19卷,3期,208页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