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中国男排选手大力跳发球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
4
On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Level of Drive Serve of Men Volleyball Players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赛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对提高中国男子排球选手大力跳发球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训练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作者
潘迎旭
刘冰
机构地区
沈阳体育学院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1-23,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国男子排球队
选手
大力跳发球
技术水平
训练途径
训练方法
分类号
G84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绍宝林.浅谈每球得分制下发球训练的指导思想--第一届全国排球训练科学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排球协会,1999.12
2
李耀先,高立钧,罗展明.
举足轻重的现代发球[J]
.中国排球,2000(3).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50
1
纪进,徐雄杰.
实行每球得分制后更应充分重视发球的进攻性[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128-129.
被引量:22
2
孟范生,张忠新,张涛.
排球每球得分赛制下的发球规律性探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61-63.
被引量:13
3
刘建华,夏成生.
新规则与排球比赛的观赏性探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65-66.
被引量:6
4
靳小雨.
第十届世界杯男排赛中、巴、意发球效果比较研究[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232-234.
被引量:4
5
刘建华,陈芳.
男子排球比赛接发球进攻系统现实状态分析与评价[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24-26.
被引量:5
6
仝东峰.
论规则变化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75-76.
被引量:2
7
王建民.
扬长“克”短、“快”“活”多变、攻守兼备、增强实力——浅议中国男排技战术的调整、改革和发展[J]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2):21-23.
被引量:1
8
陈芳,刘建华.
解析排球比赛拼发球理念[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70-72.
被引量:19
9
官伟,宫毅.
成败论发球[J]
.丹东纺专学报,2003,10(4):72-73.
10
纪进,徐雄杰,李瑜,朱唯萍.
防守反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应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90-92.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4
1
白海波,宋玉霞.
对跳发球技术速度威力诸因素的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4):32-35.
被引量:5
2
于洋.
浅谈我国大学生男排跳发球技术现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54-56.
被引量:2
3
邢红林,龚雅丽.
优秀女排队员跳发球空中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J]
.体育学刊,1996,3(2):23-24.
被引量:2
4
徐道玉.
排球比赛中跳发球与站发球技术比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30(3):42-44.
被引量:17
5
尹兆友.
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跳发球技术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42-44.
被引量:6
6
刘彭,于新荣.
中国男排进军奥运之路综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1,23(5):20-20.
被引量:1
7
盖洋,李保新.
我国与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身高的对比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1):82-84.
被引量:38
8
贾卫国.
对排球发旋转球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2):37-38.
被引量:5
9
范雪,严政.
排球运动中的供能特点与营养补充[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8-20.
被引量:11
10
葛春林,黄勇潮.第一轮攻击的武器--发球[J].中国排球,2002,77(3):40-41.
引证文献
4
1
陈珂,倪伟,徐光荣.
排球单脚跳发弧旋球技术及生物力学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20-122.
被引量:3
2
李振斌,陈洪波.
我国男排大力跳发球速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26-28.
被引量:5
3
崔丽敏.
论排球跳起发球技术动作结构与性能[J]
.体育世界,2011(7):13-15.
被引量:1
4
厚春明,韩冰.
浅析世界排球后排进攻的特点和应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2):115-1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唐金根.
排球发球中侧旋球的理论与实效性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103-105.
被引量:1
2
刘冬梅.
论心理因素对排球发球技术的影响[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S1):82-83.
被引量:1
3
张欢.
中外男排后排进攻效果的对比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31-33.
被引量:1
4
石松源.
影响大力跳发球质量的诸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5-27.
5
马瑞,秦风冰.
世界女子排球比赛后排进攻的运用效果及变化趋势[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1):10-12.
被引量:5
6
时立新,杨青宝,谈梅梅,聂慧.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排决赛后排进攻特点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9,6(2):112-114.
被引量:1
7
刘振忠,孙立明,张功.
第29届奥运会排球比赛攻击性发球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67-70.
被引量:4
8
王帅,张龑.
排球发旋转球的分析和研究[J]
.科技信息,2010(33):103-104.
9
周洲,赵天一.
2012年桂林市气排球大赛发球技术运用及效果分析[J]
.教育观察,2013,2(16):70-74.
被引量:2
10
朱冕硕,董从民.
排球运动跳发球的助跑起跳动作分析[J]
.科技视界,2013(35):245-245.
被引量:1
1
廖祖平.
冲出低谷 重振雄风——向中国男排进一言[J]
.辽宁体育科技,1991,13(5).
2
郝克强.
大起骤落 感叹男排[J]
.新体育,2004(7):34-34.
3
季平 ,蔡志源 .
中国男子排球队的训练现状与分析[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36-36.
被引量:2
4
胡艺.
中国男子排球队兵败世界杯初探[J]
.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20-21.
被引量:1
5
陈卓儒.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排球队得失分情况的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5):56-59.
被引量:8
6
小猜.
中国男排往哪儿开?[J]
.新体育,2004(2):14-15.
7
纪斯超.
中国男子排球队接发球阵式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18-19.
被引量:4
8
赵西堂.
中国男子排球队与世界强队进攻时间特征的比较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11,47(2):32-36.
被引量:14
9
丛会彦,张志胜.
每球得分制对中国男子排球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40-41.
被引量:3
10
王燕.
从第15届世联赛和第13届世锦赛看中国男排的差距及发展对策[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4):81-82.
被引量:2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