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1年第2期6-7,共2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6
-
1秦川.建国三十五年来郭沫若研究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58-63. 被引量:2
-
2谭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沫若学的建立[J].郭沫若学刊,1995(1):4-8. 被引量:1
-
3章玉钧,谭继和.与时俱进的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J].郭沫若学刊,2001(1):8-16. 被引量:1
-
4税海模.关于创建郭沫若学的思考[J].郭沫若学刊,2001(2):18-24. 被引量:4
-
5蔡震.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J].郭沫若学刊,2000(4):59-62. 被引量:6
-
6夏中义.《九谒先哲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364页.
-
7周恩来.《我要说的话》,王训昭等.《郭沫若研究资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45-450页.
-
8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新华月报资料室.《悼念郭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6页.
-
9李劼.《郭沫若与中国晚近历史上的话语英雄》,丁东编.《反思郭沫若》,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页.
-
10陈友康.《不可以选择什么》,丁东编.《反思郭沫若》,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
1刘武俊.“心想”诚可贵 “呐喊”价更高[J].读书,1995,0(4):3-3.
-
2韩振峰,薛建明.周国平散文生命观之解析[J].语文建设,2013(07X):39-40.
-
3流沙河,王景霞.草木篇[J].语文世界(上旬刊),2000(6):11-11.
-
4郭沫若同志诗词五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5(3):2-3.
-
5刘宇辉.苏轼的政治人格研究[J].文学教育,2011(4):16-17.
-
6冯继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5(2):9-9.
-
7胡乐真.改革者的思想品格和改革的哲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5(8):21-25. 被引量:1
-
8叶伯泉.历史的回声——读赤叶的散文诗[J].文艺评论,1992(6):68-70.
-
9王启忠.论《红楼梦》人物描写多面用笔的艺术手法[J].江海学刊,1984(2):112-115. 被引量:1
-
10李伟.侠客无媚骨——王度庐小说中侠客的独立人格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2):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