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
10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n Companion Relations amo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 ,有关儿童、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同伴交往的互动关系 ,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和友谊特性 ,其研究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揭示了人际互动对学生学业成绩与个性发展的影响 ,以促进学生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抱负 。
作者
王朝霞
机构地区
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阴山学刊》
2002年第3期79-82,共4页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同伴关系
互动
学业成绩
个性发展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2
参考文献
7
1
李德显.
学生互动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2):59-62.
被引量:15
2
邹泓,林崇德.
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2):2-7.
被引量:14
3
邹泓.
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4-42.
被引量:103
4
方晓义.
青少年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J]
.心理学报,1997,29(3):278-285.
被引量:14
5
李淑湘,陈会昌,陈英和.
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J]
.心理学报,1997,29(1):52-60.
被引量:28
6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
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5,27(3):329-336.
被引量:92
7
石秀印等编著,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清山.班级经营[M].台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250.
共引文献
257
1
谢雅雅.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同伴接纳类型的影响[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8):12-15.
被引量:3
2
郭思湘,侯意冉.
头胎儿童同胞接纳对心理理论水平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1-4.
3
李富强.
中小学生合作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山西青年,2020,0(3):278-278.
4
张献英,朱龙凤.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同伴接纳的影响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23-26.
5
阳德华,王耘,董奇.
初中生的抑郁与焦虑:结构与发展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12-17.
被引量:45
6
钟文娟,方鹏骞,郭石林,徐琼花,汪莹,潘伟.
社区居民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23-24.
被引量:3
7
鞠灿,Katy Greenland,彭洲.
高中生心理问题、帮助寻找以及社会支持的调查——以襄樊市某中学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S1):119-122.
被引量:1
8
刘恒,张建新.
社会支持在父母离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778-780.
被引量:9
9
王群,欧阳文珍.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107-108.
被引量:3
10
孙璐,郭薇,李扬.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中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06(22):10-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5
1
邹泓,周晖,周燕.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被引量:108
2
邹泓,林崇德.
青少年的交往目标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2):2-7.
被引量:14
3
芦咏莉,董奇,邹泓.
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1-6.
被引量:36
4
张丽华.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0(3):20-23.
被引量:103
5
吴建平.
蒙汉小学儿童同伴交往心理的跨文化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17(5):48-52.
被引量:1
6
纪红艳,刘春蕾.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31-33.
被引量:10
7
杨渝川,郑淑杰,郑日昌,陈欣银,何云峰.
儿童对所属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44-48.
被引量:18
8
万晶晶,周宗奎.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91-95.
被引量:57
9
李利,莫雷,王瑞明.
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8X):28-30.
被引量:6
10
杨霞.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85-88.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0
1
傅彩云.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2):9-11.
被引量:9
2
杨霞.
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85-88.
被引量:22
3
周晔.
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174-174.
被引量:1
4
杨晶,黄殷,余俊宣,寇彧.
通过同伴关系的改善来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J]
.中国教师,2012(20):42-47.
被引量:1
5
孙雪枫.
《聋校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情报综述[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12):118-122.
被引量:1
6
吴佳.
同伴关系在高等职业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作用[J]
.校园心理,2014,12(3):186-186.
7
刘晓玲.
小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同伴交往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5(4):32-35.
被引量:17
8
马龙.
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J]
.亚太教育,2015,0(33):40-41.
被引量:5
9
张佳乔,张金华.
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进展[J]
.亚太教育,2016,0(12):276-276.
被引量:1
10
李佳哲,元静,胡咏梅.
本科生宿舍同伴关系的测量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对某高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调查[J]
.重庆高教研究,2019,7(6):116-12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卜尚聪,陆一,孙迟瑶.
共学同道抑或竞争对手:拔尖创新人才的同伴关系及其影响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5):70-80.
被引量:6
2
黄胜梅.
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与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266-268.
被引量:8
3
黄胜梅.
学前儿童同伴冲突的观察研究——以武汉市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2):26-28.
被引量:9
4
岳玉阁,卢清.
城市流动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与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6):31-33.
被引量:11
5
王爱民.
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同伴关系对学习者的影响[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6):178-180.
6
洪姗姗.
低年级农民工子女团体社会工作介入的互动模式初探——以厦门市C小学社会工作实习为例[J]
.社会工作,2009(16):32-34.
被引量:1
7
曹华,王雅春.
构建和谐同伴关系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34-36.
被引量:1
8
贺荟中,左娟娟.
近十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特点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2(2):8-11.
被引量:14
9
杨鼎文.
“双向欣赏”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J]
.科教导刊,2012(17):229-230.
10
孙雪枫.
《聋校低年级学生同伴交往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情报综述[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12):118-122.
被引量:1
阴山学刊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