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同感”言语之美
出处
《学语文》
2004年第6期43-43,39,共2页
-
1吴世平.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日文化差异[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2):48-51. 被引量:3
-
2林京榕.理解意义掌握方法——谈因式分解的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4(7):34-34.
-
3方雪蓉.注重过程 理解意义 提升数学思维品质[J].辽宁教育,2014(5):55-57.
-
4肖美霞.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2):73-73.
-
5李彦璇.理解意义 培养数感——“认识10”教学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9):32-33.
-
6周美琴.逐步抽象 理解意义——“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0(Z4):109-110.
-
7宗素英.谈谈语感的培养[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10):17-17.
-
8洪峻峻.流行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接轨[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4(5):23-23. 被引量:4
-
9赵丽君.谈语感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3(6):20-21.
-
10高文凤.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1(12):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