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祖国医学对脾的形态功能认识的演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据文献与古解剖图分析,中医的脾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今之脾或胰或脾与胰,其认识随时代、学者而不同,应将其视为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从形态论:内经之脾当为今之脾,难经之脾当为今之脾与胰,但其后医家并未认识到“散膏”是一重要器官,不过视为息肉而己。晋唐以降医家已发现动物胰脏并以为药物,直至李时珍、王清任始将胰作为一个器官加以描述,并知其重要。从功能论:内经早有较完备之论述,其核心不外运化与生血,而主为卫等功能均由此派生;难经“襄血”之论,后人发展为统血之说亦属重要。几千年来中医通过临床实践运用黑箱方法探索脾的生理、病理,其功能实包括多个系统,不能简单以消化吸收论。其中对脾阳、脾阴、胃阳、胃阴功能的区分与疾病时的辨证论治,实为脾胃学说之精华。
作者 靳士英
出处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侯灿.从中医文献探讨“脾”的解剖学基础[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01).
  • 2毛良.中医的脾和胰[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01).
  • 3张朝佑.人体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