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共引文献6
-
1傅元峰.启蒙的学术与学术的启蒙——论张光芒的文学研究及批评实践[J].文艺论坛,2024(1):26-30.
-
2陈瑞宣.一种类比:鲁迅与诺斯替主义[J].鲁迅研究月刊,2009(3):69-85. 被引量:4
-
3陈晓明.道德可以拯救文学吗?——对当前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J].长城,2002(4):197-208. 被引量:11
-
4姜丽清.五四启蒙文学的独特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250-252.
-
5金华.文学启蒙的思想资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6(5):76-78.
-
6徐仲佳,刘桂传.回到现象本身,立足理性重构——张光芒近年启蒙文学思潮研究述评[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4):6-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16
-
1俞樟华,熊元义.近10年来文艺界三次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理论与创作,2001(5):55-60. 被引量:1
-
2张光芒.天堂的尘落——对张炜小说道德精神的总批判[J].南方文坛,2002(4):51-53. 被引量:17
-
3裴毅然.最初的偏激[J].书屋,2004(8):13-18. 被引量:2
-
4陈明.张光芒启蒙新论批评[J].博览群书,2003(8):41-44. 被引量:4
-
5刘俐俐.老舍小说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参照意义[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16-19. 被引量:2
-
6张林杰.守旧与开新——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摭谈[J].社会科学辑刊,1999(6):147-150. 被引量:15
-
7杨剑龙.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5):59-65. 被引量:18
-
8倪婷婷.“名士气”:传统文人气度在“五四”的投影[J].文学评论,1999(6):70-81. 被引量:8
-
9丁帆,何言宏.论二十年来小说潮流的演进[J].文学评论,1998(5):49-60. 被引量:48
-
10王富仁.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J].天津社会科学,1998(3):85-9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27
-
1傅元峰.启蒙的学术与学术的启蒙——论张光芒的文学研究及批评实践[J].文艺论坛,2024(1):26-30.
-
2徐湘荷,朱秀平.道德形上价值的缺失与当前德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5(1):29-31.
-
3徐湘荷,谭春芳.理性地看待德育学分制度[J].江苏高教,2005(1):87-89. 被引量:6
-
4贺仲明.启蒙的本土与超越——评张光芒关于“新启蒙主义”的思想建构[J].人文杂志,2005(1):16-18. 被引量:2
-
5万晓高.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3):59-64. 被引量:1
-
6徐湘荷,朱秀平.道德形上价值的缺失及其德育代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5):41-43. 被引量:1
-
7杨经建,罗四林.新古典主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创作生态景观[J].浙江学刊,2005(6):115-120. 被引量:5
-
8王洪岳.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4-18. 被引量:1
-
9杨经建.新古典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研究,2006(4):34-42. 被引量:12
-
10耿传明.周作人的“附逆”与“现代性”伦理的困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3):280-28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69
-
1陈进武.“‘社会启蒙’文学思潮”的理论架构及范式价值——评《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史》[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3):388-397.
-
2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69-75.
-
3张光芒.再论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J].长城,2003,0(3):202-208. 被引量:4
-
4张光芒.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二)——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三重境界[J].河北学刊,2004,24(4):181-185. 被引量:10
-
5万晓高.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3):59-64. 被引量:1
-
6王洪岳.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14-18. 被引量:1
-
7李伟.国内“文革文学”研究十年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71-73.
-
8曹连观.文艺的德性:审美与伦理的耦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1-126. 被引量:4
-
9朱献贞.理智与情感——“五四”新道德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双重建设[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09-213. 被引量:1
-
10马珺.非对象化的道德教育是如何可能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2):37-41.
-
1张宝明.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对一个“启蒙”与“反启蒙”命题的破解[J].河北学刊,2003,23(3):106-110. 被引量:12
-
2张宝明.启蒙,启蒙:启蒙的两难——我为什么不是一个道德形而上主义者[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65-69. 被引量:1
-
3杨庆东.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资源[J].河北学刊,2004,24(1):84-84.
-
4张宝明.文论下载(038-049)--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J].当代作家评论,2003(4):159-159.
-
5姚成丽.无奈还要多久[J].青年思想家,2005(1):100-101.
-
6张全之.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缺失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世俗化[J].河北学刊,2004,24(1):84-84.
-
7武善增.“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精神陷阱——当前学术界“二张”关于启蒙争论之我见[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70-73.
-
8潘正文.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J].河北学刊,2004,24(1):84-84.
-
9万晓高.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3):59-64. 被引量:1
-
10张光芒.文论下载(038-049)--再论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3(4):158-15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