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被引量:42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44,共14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26
1 Rolly R May , Love and Will , New York : Dell Publishing Co. Inc. , 1974
2 Wolfgang M Zucker ,The Demonic:" From Aeschylus to Tillich, in Hugh T. Kerr ed. , Theology Today, Princeton , April 1969 , Vol. 26 , No. 1 , pp. 34-50.
3 《摩罗诗力说》,1907年,《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4 《摩罗诗力说》;1907年[J].河南,1908,2.
5 《摩罗诗力说》,1907年[J].河南,1908,3.
6 Ph. D. Philip Babcock Gove ed. ,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 U.S. A. : W. & C. Merriam Company ;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Vol. Ⅲ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8
7 C.T. Onions ed. ,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8 《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22、30页
9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240—241页
10 Douglas N. Morgen , love: Plato,the Bible and Freud ,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Hall , 1964 ,p,173
共引文献181
1 胡莹莹.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被引量:1
2 黄发有.不变的慰藉——“布老虎”十年[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9-28. 被引量:3
3 刘保昌.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60-65.
4 张重岗.鲁迅精神视域中的政治维度[J] .鲁迅研究月刊,2004(9):31-37.
5 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哲学建构[J] .文学评论,2002(2):107-116. 被引量:9
6 汪剑钊.美将拯救世界——《白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末世论思想[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55-62. 被引量:15
7 邹进先.鲁迅与龚自珍[J] .文学评论,2004(6):34-38. 被引量:5
8 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 .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9 赵树勤.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J] .鲁迅研究月刊,2002(6):9-14. 被引量:3
10 俞兆平.中国现代文学中古典主义思潮的历史定位[J] .文艺研究,2004(6):19-26.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236
1 李陀,阎连科.《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J] .南方文坛,2004(2):20-28. 被引量:63
2 陈思和.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J] .当代作家评论,2001(3):44-47. 被引量:27
3 张志忠.从狂欢到救赎:世纪之交的文革叙述[J] .当代作家评论,2001(4):28-37. 被引量:11
4 洪治纲.洪治纲专栏:先锋文学聚焦之十 回到超验的极致[J] .小说评论,2001(4):10-14. 被引量:2
5 阎连科.阎连科散文三题[J] .雪莲,2007(3):75-79. 被引量:1
6 汪政,晓华.论《坚硬如水》[J] .南方文坛,2001(5):4-8. 被引量:7
7 毕绪龙,宿玲.张炜《外省书》体味[J] .当代小说,2001(8):55-56. 被引量:1
8 阎连科.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J] .花城,2008(3):194-198. 被引量:11
9 肖莉,高志明.从审丑走向审美——《日光流年》中通感的叙事功能[J] .小说评论,2009(S1):11-14. 被引量:4
10 闫连科,侯丽艳.关于《日光流年》的对话[J] .小说评论,1999(4):52-56.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42
1 刘颖.融通与变异:《文心雕龙》关键词“神思”英译与阐释[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104-114. 被引量:1
2 胡莹莹.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被引量:1
3 郭旭胜.浅谈李碧华《霸王别姬》中的恶魔性因素[J] .华文文学,2004(1):39-43. 被引量:5
4 汪广松.论舞鹤小说《悲伤》中的“衰人”形象[J] .华文文学,2003(3):57-61. 被引量:1
5 武艳伟.试论《坚硬如水》中身体叙事的成败[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3):22-23. 被引量:1
6 郭旭胜.立意在反抗 指归在动作——析田汉《关汉卿》中的恶魔性因素[J] .四川戏剧,2004(5):19-22. 被引量:1
7 沈捷.试论繁漪性格中的恶魔性因素[J] .四川戏剧,2006(1):35-37.
8 荆爱珍.文学形象中的恶魔及恶魔性因素辨析[J] .河北学刊,2006,26(5):235-237. 被引量:3
9 王德威.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2007(5):25-37. 被引量:28
10 熊修雨.阎连科论[J] .文艺争鸣,2008(12):133-13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26
1 刘晓飞.儿童生命的生态表达——评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J] .百家评论,2021(1):31-39.
2 陈晓明.历史、大地与20世纪50年代人——试析张炜《忆阿雅》中的“自省”问题[J] .文艺争鸣,2022(6):24-44. 被引量:2
3 栾梅健.精神的执火者——论张炜的文学观[J]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21(1):19-28.
4 赵世强.欲望:时代与人性的“推背式”思考——从祢衡的《鹦鹉赋》看其“恶魔”意识[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5 杨庆杰.文学史·现代性·怪兽——由王德威《历史与怪兽》一书引发的思考[J] .华文文学,2008(2):50-55.
6 郭旭胜.浅谈李碧华《霸王别姬》中的恶魔性因素[J] .华文文学,2004(1):39-43. 被引量:5
7 张平,王启东.在现代文明的航船上回望传统——《古船》人物分析[J] .长城,2010(12):45-46.
8 陈日红.《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心理轨迹探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219-220. 被引量:3
9 谷继建.《色·戒》:人性的深度解读[J] .电影文学,2008(1):55-56. 被引量:1
10 宋丽然.《霸王别姬》的情感和命运悲剧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194-194. 被引量:1
1 苏拉米·莫莱.无与伦比的礼物[J] .当代小说,2002(9):54-56.
2 镜天.家中的“浪子”[J] .天风,2008(11):40-42.
3 刘洋.当“瓦尔登湖”遭遇拆迂[J] .方圆,2011(22):68-69.
4 李亚廷.刑场外的枪声[J] .辽河,2006(12):25-34.
5 白垩.窄门(诗人视点)[J] .诗刊,2003(7):35-36.
6 橙子.你那边什么声音[J] .花城,2006,0(4):148-156.
7 金雁.破解“高尔基之谜”(上)[J] .历史教学问题,2011(1):56-67. 被引量:2
8 彭治国.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J] .优品,2010,0(1):12-13.
9 牛亚卿,田新科.麦加恩短篇小说中的“回头浪子”形象[J] .作家,2013,0(05X):29-30.
10 郜科.游离[J] .雨花,2001,0(6):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