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再探 被引量:10

A Reexamination of Jameson's Postmodern Theo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丰富深刻且不断发展 ,本文在詹姆逊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其后现代理论作了进一步探讨。首先阐述了詹姆逊在后现代论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和发展 ;接着通过具体辨析詹姆逊关于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的表述 ,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第三 ,从视像文化盛行、空间优位和高科技狂欢等现象说明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本文旨在为清醒和辩证地认识全球化语境下的后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作者 胡亚敏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7,共8页 Foreign Literatur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239页.
  • 2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 3[6,14]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王逢振、陈永国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版,43,88,252页.
  • 4鲍德里亚明确指出:"形象、照片、摄影的复制、机械性的复制以及商品的复制和大规模的生产,所有这一切都是幻像."鲍德里亚的"幻像"(simulacrum)概念,是没有原本的摹本,他所指资本主义文化的"再生复制性",也不同于本雅明当年曾论述过的资本主义机械大生产对于产品的复制,而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倘若参照哈桑有关鲍德里亚的简要介绍,我们或许还能进一步认识到,鲍德里亚所谓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再生复制性",将形成一种与客观实际完全脱节的"超现实",并能产生一种影响甚至主宰人的认识的作用.
  • 5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400页.
  • 6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521页.
  • 7詹姆逊 胡亚敏等译.《文化转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 8[34]Fredric Jameson: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0 ), p. 4.
  • 9詹姆逊.《时间的种子》[M].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
  • 10Fredric Jameson, The Cultural Turn: Selected Writing on the Postmodern, 1983 - 1998(Verso, 1998) ,p. 134.

同被引文献61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