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51,共2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24
-
1温梓川.《郁达夫别传-在新加坡三年》[J].蕉风,1965,:62-62.
-
2[日]铃木正夫.《郁达夫:悲剧性的时代作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184页.
-
3《郁达夫远走南洋的原因》[J].香港文学,1987,(7).
-
4郁达夫.《关于沟通文化的信件-答柯灵先生》.《星洲日报·晨星》(1938年2月28日),第29-32页.
-
5蔡圣焜.《忆部达夫先生在福州》,参见陈子善、王自立编.《回忆郁达夫》,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373页.
-
6许钦文.《回忆郁达夫》,参见陈子善、王自立编.《回忆都达夫》,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373、431页.
-
7姚楠.《缅怀郁达夫》,转引自方修,连奇.《郁达夫侠文集》,新加坡风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页.
-
8郁达夫.《伦敦(默叩利)志的停刊》,《晨星》1939年5月4日.
-
9郁达夫.《改善教师待遇问题》1939年5月27日.参见林徐典编.《郁达夫抗战论文集》,新加坡世界书局1977年版,第62页.
-
10郁达夫.《关于沟通文化的通信》(1939年2月28日).参见林徐典编.《郁达夫抗战论文集》,新加坡世界书局1977年版,第31页.
-
1泯.语丝社[J].新文学史料,2002(2):199-199. 被引量:1
-
2少年语丝社[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2(3):54-54.
-
3少年语丝社[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1(7):62-63.
-
4少年语丝社[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2(2):54-54.
-
5少年语丝社[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1(8):62-63.
-
6李荣生.“由此引些新的批评者来”——从《莽原》看鲁迅的编辑思想[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0(3):66-72.
-
7孙玉蓉.试论俞平伯藏《苦雨翁书札》[J].新文学史料,1995,0(1):191-198.
-
8吴昊.“观看”的诗学——评张洁宇《独醒者与他的灯——鲁迅〈野草〉细读与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9):206-209. 被引量:1
-
9少年语丝社[J].童话世界(趣味故事与日记),2012(1):54-54.
-
10丁伯刚.陈离家的老虎[J].星火,2007,0(6):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