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别一抒情话语——论戴望舒诗歌的意义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戴望舒的研究长期为个人主义到**的论式束缚,它必然导致一元化的文学史观。在中国现代,在面对公众的公共抒情话语之外,同时存在着面对个人的私人抒情话语,戴望舒的文学史意义,正在于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私人抒情话语的守护者。文章论述了戴望舒抒情话语的领域、风格、方式,并指出,戴望舒的局限不在于私人抒情话语的性质,而在其或因沉湎于“我”而缺乏审美距离,或因符号化而缺乏具体的美感。
作者
刘祥安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9,共8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戴望舒
抒情
话语
诗歌
文学史观
审美距离
文学史意义
必然
缺乏
存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8
1
1955年臧克家.《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1979年修改后收入《学诗断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
2
龙泉明.
中国新诗第二次整合的界碑[J]
.中国社会科学,1996(5):126-139.
被引量:9
3
蓝棣之.《论“现代派”诗的渊源、特征及评价》.《正统的与异端的》,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86页.
4
艾青.《望舒的诗》.《艾青全集》第3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80页.
5
戴望舒.《诗人玛耶阔夫斯基的死》[J].小说月报,1930.
6
[德]恩斯持·波佩尔著,李百涵,韩力译.《意识的限度—关于时间与意识的新见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参见该书第十六章.
7
戴望舒.《译后记·<恶之花>掇英》.《戴望舒诗集全编》第214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
8
郭沫若.《文艺论集序》.《文艺论集汇校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
9
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
10
李金发.《是个人灵感的纪录表》.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编),第250页,花城出版社1985年12月.
共引文献
79
1
刘振强.
历史文化视野中创造社的“转向”[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7-41.
被引量:3
2
褚洪敏.
普罗小说新论[J]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
3
陈国恩.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下)[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6):24-29.
被引量:3
4
罗振亚.
戴望舒诗歌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J]
.文艺理论研究,2001(3):89-96.
被引量:4
5
汤奇云.
狼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69-74.
6
李新宇.
国民革命与新文学环境的恶化——《20世纪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J]
.文艺争鸣,2003(1):7-12.
被引量:2
7
李新宇.
迷失的代价(上)——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
.文艺争鸣,2001(1):4-14.
被引量:9
8
韩雪临.
真实的与乌托邦的——简论三十年代初左翼现实主义理论的话语机制[J]
.浙江学刊,2001(1):70-75.
9
李新宇.
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54-74.
被引量:4
10
吴敏.
简论20世纪中国文坛对“纯艺术”观的批评[J]
.广东社会科学,2005(2):147-153.
同被引文献
34
1
刘勇.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34-41.
被引量:8
2
李欧梵,沈玮,朱妍红.
探索“现代”──施蛰存及《现代》杂志的文学实践[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41-52.
被引量:24
3
陈丙莹.
戴望舒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1):30-37.
被引量:1
4
罗振亚.
戴望舒诗歌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J]
.文艺理论研究,2001(3):89-96.
被引量:4
5
王文彬,金石.戴望舒全集:诗歌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
施蛰存.戴望舒诗全编·引言[A].梁仁.戴望舒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7
[5]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175.
8
[7]杜衡.望舒草·序[M].呼和浩特: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1.
9
[11]卞之琳.自序·雕虫纪历(增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0
[14]谢冕.有些诗正离我们远去[N].中国文化报,1996-07-28.
引证文献
8
1
宋琦.
抗战前现代派个人抒情在诗歌审美建构方面的特点[J]
.固原师专学报,2005,26(4):20-23.
2
李钦彤.
困惑下的妥协和暧昧——从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看十七年文学[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1):92-96.
3
王琳.
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论戴望舒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6-20.
被引量:1
4
王布新.
论戴望舒诗歌抒情自我的嬗变[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75-79.
5
李艳.
《望舒草》之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意义[J]
.长城,2014,0(04X):119-120.
被引量:1
6
王传习.
断魂的诗语——论戴望舒诗歌中的死亡意识[J]
.常熟高专学报,2003,17(1):71-74.
被引量:1
7
王琳.
诗歌个我本位的张扬——戴望舒前期诗歌另论[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5-38.
被引量:1
8
高博涵.
复杂的人生地带——戴望舒早期经历及其诗歌创作[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2):94-10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银茂,任旭岚.
平行的独立世界——论《雨巷》教学中“油纸伞”意象分析[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101-104.
2
李朝平.
早期佚作中的戴望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5):206-211.
被引量:1
3
刘晨,高大伟.
地域文化视角下戴望舒诗歌的诗性文化构建[J]
.现代交际,2016(5):78-85.
4
史新玉.
卞之琳与戴望舒的同题诗《寂寞》解读[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6):40-43.
5
周雨然.
在高中新诗教学中巧用文本互读——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雨巷》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17):150-156.
6
董俊.
戴望舒诗歌意义探析[J]
.长江丛刊,2019,0(27):10-10.
7
刘彬.
论戴望舒诗歌的忧郁感伤之美[J]
.文学教育,2016(18):84-85.
被引量:1
1
许祖华.
鲁迅小说中意蕴及修辞各异的“我”的抒情话语[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1-11.
被引量:1
2
岳雯.
抒情的乌托邦——重读《从森林里来的孩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2):104-111.
被引量:2
3
李锦煜.
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质[J]
.甘肃高师学报,2003,8(4):11-13.
4
颜同林.
隐含的女性话语与性别诉求——卞之琳《睡车》解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0(5):65-68.
5
秋水.
醒来和睡去[J]
.诗歌月刊,2013,0(3):97-98.
6
岳雯.
“抒情时代”的“个人”考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2):69-77.
被引量:1
7
林曦.
文本吸纳和美学转换——论武侠小说的电脑游戏改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82-84.
8
霍俊明.
写诗,是为了寻找一个早晨——扶桑诗歌读记[J]
.诗探索,2013(3):120-126.
9
顾建新.
写出独特的人生体验——2004年《短小说》6-12期佳作漫议[J]
.短小说,2005,0(2):68-70.
10
苗变丽.
沉思:音韵和色彩的生活——梁积林诗歌浅析[J]
.星星,2010,0(6):12-15.
文学评论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