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细读“十七年”小说中个体生命的碎片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百合花》在时代主题的铠甲下 ,对社会、历史消损个体生命而导致人心灵、情感的荒漠化作了全面的价值拒绝 ;《红豆》则在婚爱、情爱这样的题材中写了个体生命的另一种不可消失性 ,这种描写又是通过作者在写作时理性与感情的冲突而给以显示的。文章认为 ,上述特征是五四时代“人的文学”的遥远的历史回声。
作者 傅书华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茹志鹃研究专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56—1985年版.第56页、第57页、第113页.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20

  • 1茹志鹃.百合花(节选)[J].牡丹,2009(10):15-16. 被引量:1
  • 2董之林.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从90年代文学思潮中“躯体写作”谈起[J].文学评论,2000(6):41-53. 被引量:51
  • 3[3]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茹志鹃研究专集[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 4温儒敏.关于经典化与学院化.文艺研究,1999,(1).
  • 5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6茹志鹃.今年春天[N].解放日报,1962-05-17.
  • 7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导言[M]//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 8夏济安.Heros and Hero-worship in Chinese Communist Fiction,2001(03).
  • 9乔以刚.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2003.
  • 10冰心.一定要站在前面--读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1982.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