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宋词的原生状态与繁衍发展、功能与价值,不基于其文学性或时代心理的载体上,而是基于非文学的、形而下的社会文化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唐宋词主要是宴乐风俗的一种载体,一种文学的和社交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世俗文化的品格,表现为十分明显的实用功能,具有融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于一体的功能结构。该功能结构的生成,依赖于以歌妓为中介、歌唱主体与创作主体相互驱动的运行系统,词体及其“别是一家”的体性特征也在这个系统中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但这个系统严重地限制了词的艺术肌体向多元化发展的空间,使词很难担负起传导时代脉搏、载负时代精神的职能。所以,苏轼尤其是南渡以后的词人,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拓宽词的境界,提高词的文化品格,给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100,共10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