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鍨先生的信念与人格——读《探索与反思——哲学家孙伯钅癸》一书感言
出处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35-36,共2页
Academia Bimestris
-
1唐正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信念维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18-20.
-
2项熹.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收获——读朱亮的《辩证法的闪光与闪光的辩证法——黑格尔〈小逻辑〉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1,28(2):164-167.
-
3吕世荣,姚顺良.立足文本,关注现实——孙伯鍨先生学术思想的价值和启示[J].哲学研究,2004(3):80-84. 被引量:2
-
4周毅之.“方法”的解读和思想解放的活力[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14-17.
-
5侯惠勤.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兼论孙伯鍨重建当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探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3):9-14. 被引量:9
-
6张一兵,唐正东.孙伯鍨哲学思想的方法论源起和内在逻辑——纪念孙伯鍨先生逝世一周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71-79.
-
7孙薇.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反思[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3):187-188.
-
8周宏.略论孙伯鍨先生的卢卡奇观——孙伯鍨先生逝世三周年祭[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1):6-10.
-
9刊中人[J].南方人物周刊,2009(48):10-10.
-
10蔡玉民,徐学良,穆雪峰.价值观传播须用好新媒体[J].网络传播,2014(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