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被引量:
4
Tongchen School's contributions and positions in the Chinese modern literary histor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保守角色,桐城派被斥之为“桐城妖孽”,从此受到学术界的长期批判与冷落。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桐城派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变革与翻译西方文学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从整体上评价,桐城派对古文语言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固守,与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流相背离,注定它必将成为新文学运动变革与清除的目标。
作者
曾光光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桐城派
近代文学
发展主流
贡献
地位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王献永:《桐城文派》,中华书局1992年版.育出版社,2002.
同被引文献
62
1
王一川.
王韬——中国最早的现代性问题思想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58-66.
被引量:11
2
徐寿凯.
吴汝纶与我国近代教育二题[J]
.江淮论坛,1998(3):87-92.
被引量:5
3
关爱和.
五四之后新文学家对桐城派的再认识[J]
.中州学刊,1998(1):75-80.
被引量:1
4
季桂起.
近代文化整合中的文学变革[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3):90-93.
被引量:2
5
何天杰.
论桐城文派在散文史上的地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78-86.
被引量:1
6
蒋国保.
桐城派与中国近代社会对桐城派的三点认识[J]
.安徽史学,1995(2):74-74.
被引量:2
7
钱念孙.
桐城派的逆向研究[J]
.安徽史学,1995(2):77-77.
被引量:1
8
周中明.
关于桐城派及近百年来对它的评论[J]
.文学评论,1997(4):111-120.
被引量:7
9
蒋英豪.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J]
.文史哲,1997(1):72-79.
被引量:9
10
沈永宝.
桐城派先受挫于政论家[J]
.读书,1998,0(2):98-1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曾光光.
吴汝纶研究述评[J]
.安徽史学,2006(2):75-80.
被引量:2
2
吴修成.
近十年来近代桐城派研究综述[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3-6.
被引量:1
3
杨波.
从域外游记到新文体——晚清古典散文转型的游记视角[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3):195-198.
4
林茂森.
论清代桐城学派对现代文学的影响[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6):66-6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涛.
论曾国藩对吴汝纶的影响——以用人思想为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8(6):57-60.
2
甘松,卢坡.
吴汝纶对淮军形象的书写及其意义[J]
.史学月刊,2018(8):52-58.
被引量:1
3
孙禺慧.
桐城派文辞与桐城民歌之关系探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20,18(4):85-87.
1
“新声”是《诗经》与《楚辞》之间的桥梁[J]
.文学遗产,1986(3):123-123.
2
黄健.
鲁迅的遗产、传统及历史贡献[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1):1-6.
3
阿库乌雾.
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J]
.中国民族,2000(11):52-52.
4
李伟.
余光中诗歌的文化内涵[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10):59-61.
被引量:3
5
胡理修.
水调歌头 读《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有感[J]
.黄埔,2000(4):30-30.
6
戴彦德.
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
.绿叶,2005(8):12-13.
被引量:1
7
吴艳.
美国主流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研究[J]
.电影文学,2014(6):54-55.
被引量:1
8
我和我的国家——一些共和国公民的国庆感言[J]
.晚报文萃,2008,0(23):10-15.
9
巫洪亮.
“可听”文本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以“十七年”朗诵诗与诗朗诵为中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2):51-55.
10
单新东.
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及营销对策[J]
.新闻传播,2015(12X).
被引量:3
江淮论坛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