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丰富多采的内蒙古岩画
被引量:
5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遭元就最早发现了内蒙古岩画,他在《水经注》中写遭:“河水自临河县东经阳山南。(汉书注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
作者
盖山林
机构地区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2-58,共7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内蒙古
岩画
地理学
象征主义
写实主义
分类号
K892.41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盖山林.
内蒙古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发现与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1991(3):78-8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丁升鹏.
岩画的空间神圣性研究[J]
.常州文博论丛,2023(1):80-87.
2
杨超.
三峡巴东天子岩岩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
.三峡论坛,2010(1):11-19.
被引量:2
3
袁雪晴,李鹏鹏.
岩画手印形象初探[J]
.美术文献,2023(7):19-21.
同被引文献
41
1
杨峰(文/摄/图),赵悦(图).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水磨沟岩画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0(2):1-10.
被引量:1
2
王大方.
内蒙古文物局专家组考察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1).
被引量:3
3
孟宪明.
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潜意识选择──关于“柳”的文化意义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62-67.
被引量:4
4
李居正.
内蒙古乌兰哈达阿贵山洞壁题记和大黑山摩崖刻石的发现[J]
.考古,1988(7):671-671.
被引量:2
5
罗庆康.
论阴山障城的特点及其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7(1):36-40.
被引量:3
6
李晖.
江淮民间的性交合崇拜[J]
.民俗研究,1993(2):80-87.
被引量:2
7
乌兰杰.
萨满教文化中的生殖崇拜观念[J]
.民族文学研究,1995,13(1):77-82.
被引量:7
8
汉武帝增建长城和固阳道的开拓[J]
.西部资源,2009(4):55-55.
被引量:1
9
孟和宝音.
从阴山岩画看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108-113.
被引量:1
10
姜涛.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虚幻动物岩画研究[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2):47-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富涛(文/图/摄),李大可(摄),乌日罕.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大沟岩画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3(2):8-18.
2
闫洪森,娜木罕.
内蒙古扎鲁特旗大黑山人面岩画[J]
.黑龙江史志,2014(17):53-54.
被引量:1
3
李德锋.
古代蒙古族史学史论纲[J]
.史学史研究,2015(4):69-78.
4
朱璧莹.
甘其毛都口岸志[J]
.西部蒙古论坛,2018(3):28-39.
被引量:2
5
波.少布.
蒙古族女性敖包的文化内涵[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5):30-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香春.
木都图敖包的特色与由来[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7):151-152.
2
李鹏.
“松漠”考——兼论契丹起源地[J]
.北方文物,2017,0(1):86-92.
被引量:3
3
朱璧莹.
蒙古族中介人在甘其毛都口岸服务实践中的作用研究[J]
.西部蒙古论坛,2019,0(3):88-98.
被引量:1
4
徐黎丽,杨秦文.
文化润疆必须把握四个着眼点[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10):41-47.
被引量:13
5
都然.
清朝昭乌达盟会盟敖包祭祀习俗及其地点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9):25-27.
1
郑树清,张景峰.
探析内蒙古岩画的起源和表现内容[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5):77-77.
被引量:1
2
王大方.
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内蒙古岩画[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16(5):49-54.
被引量:2
3
古代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创造——内蒙古岩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0(3):137-137.
4
孟玲英.
浅析中国岩画的题材意蕴及其史料价值[J]
.兰台世界(上旬),2013,0(11):56-57.
5
许外芳,夏东锋.
何若瑶《两汉书注考证》研究[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4):11-21.
6
古代草原游牧民族的艺术创造——内蒙古岩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0(4):137-137.
7
刘汉忠.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J]
.文献,1997(4):187-192.
被引量:5
8
闫崇东.
应劭之《汉书》注[J]
.文献,1999(1):136-143.
9
原始人类的图画——记中国岩画[J]
.科学画报,1992,0(3).
10
童永生,惠富平.
中国岩画的文献价值与史实考证[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56-59.
被引量:3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