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文化遗产对中国博物馆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0
"Influenc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to China's Museums"
出处
《中国博物馆》
2002年第4期40-47,共8页
Chinese Museum
同被引文献73
-
1彭兆荣.此“博物”抑或彼“博物”:这是一个问题[J].文化遗产,2009(4):1-8. 被引量:10
-
2高荣斌.博物馆与素质教育[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9(2):118-122. 被引量:3
-
3李元河.试论博物馆的教育和娱乐功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5(5):100-104. 被引量:6
-
4牛继曾.重视和加强民俗文物的汇集[J].民俗研究,1988(3):11-13. 被引量:1
-
5马建军.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1):11-15. 被引量:8
-
6王莉.无形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和博物馆的社会分工[J].中国博物馆,2004(2):4-6. 被引量:3
-
7朱诚如.文化遗产概念的进化与博物馆的变革——兼谈无形文化遗产对当代博物馆的影响[J].中国博物馆,2002(4):9-13. 被引量:11
-
8陈燮君.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2(4):16-19. 被引量:10
-
9《上海宪章》 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J].中国博物馆,2002(4):90-90. 被引量:4
-
10苏东海.《上海宪章》的意义[J].中国博物馆,2002(4):91-9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0
-
1刘迪.非物质遗产及其保护之再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8(2):70-76. 被引量:5
-
2吴伟华.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J].中国历史文物,2009(5):82-87. 被引量:3
-
3肖坤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我国的建设实践——以“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尼洋阁的项目实施过程为例[J].中国博物馆,2009(4):48-55.
-
4肖坤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从概念到实践——以“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尼洋阁的项目实施过程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92-97. 被引量:4
-
5马琛.浅谈新世纪博物馆的教育性与娱乐性——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2(2):51-56. 被引量:2
-
6李潇云,田海涛.国内绒花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6,18(17):133-135. 被引量:7
-
7于湛瑶.行业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中国农业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87-89. 被引量:3
-
8袁文婷.博物馆文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中华手工,2021(7):10-11. 被引量:2
-
9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J].艺术与民俗,2022(2):27-33. 被引量:1
-
10江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博物馆实践的路径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3):166-169.
二级引证文献27
-
1马宁.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28-33. 被引量:3
-
2王荻,袁尽辉,许劼.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浅析——以码头古镇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0(3):53-57. 被引量:9
-
3魏崇周.2001-2010: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研究综述[J].民俗研究,2010(3):80-89. 被引量:31
-
4杨啸寒,孟勇,肖曼.基于公共品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湖北南曲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2):68-71.
-
5郭芳.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的河北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1-1. 被引量:3
-
6马宁,马小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尼洋阁”模式之反思[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113-120. 被引量:2
-
7李玲.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问题研究[J].南方文物,2014(1):156-161. 被引量:6
-
8关昕.从知识、技术到智识传统:“非遗”主题展览的话语分析[J].东南文化,2018(6):98-103. 被引量:6
-
9夏正超.活态传承视角的浙江瑞安鼓词传承与保护机制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4,35(5):87-91. 被引量:2
-
10许静,王国良.河北民间美术微信公众号教育平台的探索与研究——以泥塑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3):141-141.
-
1博物馆如何进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J].中国博物馆通讯,2003(2):2-2.
-
2何荣任.艺术院校图书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157-158.
-
3陈燮君.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2(4):16-19. 被引量:10
-
4钟凯琼.博物馆你准备好了吗?——谈无形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J].文物工作,2005(2):34-36.
-
5肖燕燕.浅论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江周刊(论坛),2012(2):46-47.
-
6邢照华.谈博物馆在促进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J].文物工作,2004(7):36-38. 被引量:1
-
7陈建明.《上海宪章》: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下)[J].求索,2003(3):237-239. 被引量:2
-
8张文彬.全球化、无形文化遗产与中国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2(4):1-6. 被引量:4
-
9红丁.民间艺术走出深闺四大困境[J].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7(5):34-36.
-
10王红光.无形文化遗产与贵州生态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4(2):13-16. 被引量:6
;